林继富:安顺地戏“忠孝悌信”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根基|2025屯堡文化大会分论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1日

17627089484993.jpg

编者按:

11月10日下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同步举办三个分论坛。分论坛一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学术委员会会议以“屯堡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分论坛二以“六百年古韵,新时代回响一一探寻屯堡文化的‘出圈’之路”为主题,分论坛三以“屯堡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

在以“屯堡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林继富的主题发言,阐述了安顺地戏诞生于明初“调北征南”时期的军民生活与文化交流,其唱词文本中蕴含的“忠、孝、悌、信”等伦理观念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根基。

微信图片_20251111114217_689_1030.jpg

林继富

“‘忠’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道德核心,更是屯堡人扎根西南数百年的精神图腾。” 林继富认为,作为明朝屯垦戍边的军屯后裔,屯堡人将“忠君爱国、守土安民”的军人天职融入血脉。

“地戏唱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载体,多为征战戏码,忠臣良将被反复歌颂,通过 ‘开箱请神’ 等展演仪式,屯堡人模仿英雄言行,将守土卫国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具象化表达,延续着对国家统一、边疆稳固的坚定认同。”林继富说。

微信图片_20251111114212_688_1030.jpg

分论坛现场

谈及“孝”的内涵,林继富认为,这一中原儒家文化核心在地戏中形成“慈孝相生”“移孝作忠”的独特表达。地戏唱词中,项梁抚养教化项羽、高怀德接母团圆等情节,既体现代际情感传递,又将“孝”与戍边使命结合。秦怀玉遵父遗愿戴孝出征的故事,更彰显“国事大于家事”的理念,让“家为国本、国为家依”的认知深入人心。

“‘悌’的伦理内涵在地戏中已升华为族群协作的实践精神。”林继富介绍,屯堡人最初无血缘纽带,地戏中桃园三结义“同心协力、救困扶危、生死与共”的誓约,以及徐敬猷舍子换孤的互助情节,将“悌”扩展为族群内部的协作准则。这种精神转化为屯堡人春耕互助、共同守御、合力传承地戏的生活实践,凝聚成守望相助的集体力量。

对于“信”的价值,林继富认为其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族群共生、文明延续的底层逻辑。地戏中,刘邦“约法三章”的承诺恪守,章洪夫妇、祈巧云父女“信义相报”的情节,彰显了以“信”为叙事灵魂,通过唱词中的承诺恪守与信义相报情节,不仅塑造了屯堡人的个体品德,更将“信”升华为族群之间的交往规范。“以‘信’为纽带的互动模式,既维系了屯堡人的和谐稳定,又促进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为构建跨越族群的区域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道德基础。”

“安顺地戏通过周期性展演,将‘忠、孝、悌、信’转化为屯堡人的共同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林继富认为,这四个维度相互支撑,将个体价值、家族利益、族群发展与国家统一紧密结合,既延续了中原文化精神基因,又融入了边疆屯垦生存智慧,成为承载集体记忆、凝聚族群认同的活态载体,为各民族增进凝聚力、共创共有家园提供了持续文化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谢佳杰


上一篇:在贵州这片热土“挖呀挖”,屯堡文化还有多少宝藏?

下一篇:记者vlog|2025屯堡文化大会精彩纷呈,看古老文明如何焕发新生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