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11月10日下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同步举办三个分论坛。分论坛一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学术委员会会议以“屯堡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分论坛二以“六百年古韵,新时代回响一一探寻屯堡文化的‘出圈’之路”为主题,分论坛三以“屯堡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
“贵州是一片地理和文化的热土,屯堡文化还有很多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传播。”在“六百年古韵,新时代回响——探寻屯堡文化的‘出圈’之路”主题分论坛二上,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COO、总编辑范烨分享了“如何洞察和塑造具有破圈力的文化IP”的主题演讲,她以地道风物深耕贵州的实践经验为蓝本,为屯堡文化的系统性传播与IP打造提供了路径。
论坛现场,范烨首先介绍了地道风物与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屯堡·家国六百年》图书发布情况。该书历经贵州省委宣传部多年策划、地道风物团队一年多创作审校,是双方深耕贵州文化传播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地道风物下一阶段在贵州工作的新起点。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专注地理、美食、物产与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地道风物秉承“让每个小地方都有自己的骄傲”的理念,通过“地生万物、道法自然、风化成典、物华天宝”四维内容结构,构建了覆盖“小地方大中国”“风物产业地图”“原产地风味”“地道中国茶”四大垂直领域的传播体系,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全网汇聚1000万高粘性用户,为文化破圈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及地道风物在贵州的深耕实践,范烨分享了其独特的内容创作方法论。多年来,团队坚持“跳出贵州看贵州”——受到贵州省博物馆的启发,以30万年文明尺度和全国乃至世界视角,挖掘贵州作为“西南门户”的战略价值与文化内涵。地道风物始终以“对抗时间的专题创作”为核心,打造兼具深度与传播力的文化内容。此外,通过“风物之旅”品牌联动文旅大V、高校学者开展在地探访,结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制造传播话题,形成了学术支撑与大众传播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针对屯堡文化IP的塑造,范烨提出“认清体量、制造声量、吸引流量”的三维核心逻辑。她指出,屯堡文化的“体量”是破圈基础,其不仅涵盖安顺300余个屯堡村落、凤阳汉装、水利工程等实体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蕴含着未被充分挖掘的学术价值。例如屯堡的服饰史、语言学角度以及屯堡文化与江淮文化的关联,还有鲍家屯等村落的微观文化生态,等待着更多的学者和专家挖掘。

而“声量”的打造则需精准定义与情感连接,在地道风物与贵州省委宣传部不断碰撞讨论的过程中,提炼了“造贵州定西南”“看明朝到贵州”等金句,正是通过挖掘屯堡文化背后的家国情怀与乡愁记忆,构建起与受众的情感共鸣。在“流量”转化层面,团队通过图文、视频、图书、游学线路等多元产品矩阵,实现了近5亿相关内容传播量。“流量既要‘大河滔滔’的集中爆发,更需‘细水长流’的长期运营,通过持续的内容更新与传播创新保持IP活力。”范烨强调。
“文化IP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像当代的史记一样,能够记录中国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范烨表示,地道风物将继续深入挖掘屯堡文化的深层内涵,通过联合学术力量、创新传播形式、丰富产品形态,持续放大屯堡文化的影响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明雪 图/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