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琦:贵州屯堡历史文化是一座值得深入开掘的富矿|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论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1日

17627089484993.jpg

编者按:

11月10日上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论坛在安顺举行。此次论坛以“屯堡文化的历史意义、当代价值与核心内涵”为主题,钱理群、毛佩琦、葛剑雄、陈支平、肖远平、吴羽等6名专家作主旨发言,论道屯堡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毛佩琦以“屯堡六百年:从历史根脉到时代新声”为题作主旨发言。

微信图片_20251110101245_364_1030.jpg

“开发建设贵州,是边疆巩固国家稳定之必须。”毛佩琦表示,贵州屯堡始于贵州最初的开发。明朝,贵州作为一个省级区划立于国家版图。国家对贵州地区的管辖和治理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屯堡本是一项军事设施,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民族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毛佩琦看来,散落在西南地区的屯堡,就主要分布在今天贵州省内。贵州布政使司和屯堡的建设,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地方的安定,促进了地方开发和民族融合。屯堡的建设和贵州布政使司的设立,也体现了古先贤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管理艺术。

毛佩琦认为,屯堡是传统的寓兵于农的养兵方式在明代的发展。卫所是明朝军队的基本组织形式。明朝军队以卫所为编制戍守全国各地。卫所军士由特殊户籍的军户抽丁组成,称为军兵。军户世袭,身份不得随意改变。军兵在戍守地兼有屯种的任务。每一名军兵都分得有份地,屯种所得,供军户自用外,上缴籽粒,以供军需、军饷。军兵战时执戈戍守,平时扶犁务农,军农合一,寓兵于农。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粮食。”卫所军士及家属所居之地就形成了屯堡。

屯堡是卫所制度在贵州的延伸。屯堡普遍分布在西南地区,在今贵州省内最为集中。贵州布政使司和屯堡的建设,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地方的安定,促进了地方开发和民族融合。

微信图片_20251110105527_376_1030.jpg

处于西南民族杂居地区的汉族军士和军事移民,其语言风俗是明显特异的存在。这些军事移民刻意保留自身的民族装束习俗,是在彰显其肩负国家责任的身份,是使命,也是荣誉。相同的装束习俗,又是本族群连接的纽带,有利于团结自保抵御侵害。而不忘乡井,心系先祖,守护传统,则是一份深深的感情寄托。

“屯堡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具体写照。六百年来,屯堡人与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水乳交融,胼手胝足为贵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毛佩琦说,600年前,来自南京、凤阳府、江西、浙江的军士及其家属,扶老携幼,远离故土,到达贵州,在贵州地区安下家来,成为屯堡人。屯堡人落地生根,坚韧不拔,胼手胝足,开发贵州,对贵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既是地方的守护者,又是地方的开发者。屯堡人的勇敢担当和巨大的付出,至今仍然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开拓进取,给贵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耕种、养殖、纺织、冶铁,也促进了贵州商业的发展。

不同民族文化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又互相包容,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具体写照。屯堡人至今仍然保持着故乡的生活和文化传统,语言、服饰、建筑,戏剧,在今天屯堡的村寨里、田野上,在节日的集会中,随时可以见到这一活的历史风景。毛佩琦认为,这些延续数百年的独特风俗,是屯堡人身份的自我认知,是肩负国家使命的一种标志,也表现了他们坚守传统、不忘根本的韧性。屯堡是历史的活化石。屯堡人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发展统一的生动的历史见证。

微信图片_20251110105900_385_1030.jpg

在毛佩琦看来,来自南京凤阳滁州,江西、浙江的军户,远离故土,军人奉命南征、奉命屯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对贵州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屯堡人所表现的不畏艰险的担当精神,坚守传统而又顽强进取的精神,保持特色而又团结包容的精神,都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毛佩琦认为,屯堡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屯堡人坚韧不拔,落地生根,给贵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耕种、养殖、纺织、冶铁,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沈万三的传说具有典型性。儒学在贵州得到传播发展,科举学校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贵州出了两名状元。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在贵州流传和延续,建筑、服装、戏曲、语言等等,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研究的活化石。

“贵州屯堡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是贵州乃至中华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典型,是一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它熔铸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与黔中文化于一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在毛佩琦看来,贵州屯堡历史文化,其内容之广阔、内涵之丰富,都足以令人称赏。它的历史经验和文化范式,既独特,又具有普遍意义,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也独具光彩。贵州屯堡历史文化是一座值得深入开掘的富矿。对贵州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将为当代贵州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张丽 刘杨


上一篇:钱理群:屯堡文化具有独特风貌和重要价值|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论坛

下一篇:范烨:用“体量、声量、流量”推动屯堡文化IP破圈|2025屯堡文化大会分论坛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