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眨眼!世界第一!AI视角看花江峡谷大桥顶尖技能点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7日

jimeng-2025-09-26-9813-参考图1,C4D风格花江峡谷大桥海报,强调三维渲染质感,璀璨光效,标题“625米....png

图片由AI生成

山高谷深处,抬头望去,钢铁长虹如巨龙般悬挂天际;悬崖深涧旁,俯身凝视,巍巍桥体似天堑通途横贯江面。

花江峡谷大桥以625米的桥面高度、1420米的主跨径,将两项“世界第一”收入囊中,让过去两小时的崎岖绕行浓缩为两分钟的云端穿越。

dD0xNzU4ODY3NTU3X3c9MTA4MF9xPTEwMF9lPWpwZw== (1).jpg

花江峡谷大桥与夕阳相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廖文祥 摄)

625米高,是对“天堑”最直观的回应。这个数字相当于220层大楼的高度,比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还要高出59.4米。

站在桥面俯瞰,峡谷风掠过耳畔时,更能体会这份高度背后的工程挑战。

为克服困难,建设团队利用“北斗”系统辅助施工,集无人机技术、BIM建模、智能监测、超高强度材料和新工艺工法之大成,在600米高空“穿针引线”,实现毫米级施工精度。

dD0xNzU4ODY3NTU4X3c9MTA4MF9xPTEwMF9lPWpwZw== (1).jpg

花江峡谷大桥夜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廖文祥 摄)

施工过程中经常遭遇10级以上强风,工人有时站都站不稳。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团队采用了重型爬架施工技术。这种重型爬架如同一个巨大的“蜘蛛人”,紧紧地“抱着”塔柱,即便遭遇狂风也岿然不动。

1420米的主跨径,是跨越天险的勇气宣言。这个长度使大桥成为山区桥梁跨径的世界之最。

dD0xNzU4ODY0MzI5X3c9MTA4MF9xPTEwMF9lPWpwZw==.jpg

为实现精准对接,建设者运用大数据“虚拟预拼装”技术,让钢桁梁拼装孔位达到100%精准契合。支撑起整座大桥的两根主缆,每根由217股索股组成,自重达9331吨,承载能力超4万吨,其中植入的3条智慧缆索如同“神经纤维”,实时监测桥梁健康状态。

安龙岸16.4万立方米的锚碇,借助智能温控系统完美控制混凝土降温,为大桥扎稳了“马步”。

dD0xNzU4ODY0MzMwX3c9MTA2MF9xPTEwMF9lPWpwZw==.jpg

这座超级大桥的诞生,为贵州桥梁建设的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占了近半席位,并包揽前3名。

从坝陵河大桥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到平塘特大桥创下“最高混凝土桥塔”世界纪录,再到如今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

dD0xNzU4ODY0MzU0X3c9MTA4MF9xPTEwMF9lPWpwZw==.jpg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美誉名副其实。

这座“纯贵州造”大桥,从投资、设计到施工均由贵州自主完成,拥有17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部分经验纳入国家技术标准。

两分钟跨越天堑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青春与坚守。项目成立之初,管理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为28岁,35岁以下青年占比90%以上。

dD0xNzU4ODY0MzU2X3c9MTA4MF9xPTEwMF9lPWpwZw==.jpg

2020年夏天,首批测量队员顶着30多摄氏度高温,在灌木林中靠绳索攀爬悬崖,中午啃馒头、吃速热米饭,常常忙碌至深夜。

为攻克轻型化锻焊结构索鞍技术难题,团队历时两年对接高校与企业,反复试验论证,终于替代易出裂纹的铸焊索鞍,提升了桥梁承载力与寿命。主塔封顶时,建设者们在塔顶放起烟花,视频连线家人时笑着流泪的场景,定格了奋斗的感动。

dD0xNzU4ODY0MzYwX3c9MTA4MF9xPTEwMF9lPWpwZw==.jpg

通车后,贞丰与关岭的往来将从40公里绕行变为直线通达,六枝至安龙行车时间从3小时缩至1.5小时。更深远的是,大桥将联动黄果树、龙宫等景区形成一小时黄金旅游圈,观景平台、云端步道等设施打造的桥旅融合3.0样板,让大桥成为旅游新引擎。

当车辆驶过这座超级大桥,两分钟的旅程背后,是贵州桥梁人二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dD0xNzU4ODY0NDQxX3c9MTA4MF9xPTEwMF9lPWpwZw==.jpg

这一次,花江峡谷大桥跨越了地理的裂缝,更架起了发展的通途,成为横亘天堑的“超级新星”。


上一篇:2025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系列活动安顺文旅推介会举行

下一篇:花江峡谷大桥:白昼到星夜的光影交响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