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撑起铜仁半壁江山!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7日

11月18日,玉屏侗族自治县的23.45万亩油茶林迎来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果实累累,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朱家场镇甘龙油茶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油茶果特有的清香,放眼望去,整个油茶林挂满了饱满圆润的油茶果。


甘龙村油茶丰收。.jpg


玉屏自治县甘龙村油茶丰收。


油茶树下,茶农们正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有的背着背篓采摘果实,有的将果实装在编织袋里面,有的搬运着果实准备称重装车。


“二十多年前,山上的树被砍光了,一下雨就滑坡。现在种上油茶,既绿了荒山,又鼓了口袋!”64岁的村民王金发背着竹编背篓,穿梭在油茶树丛中。他粗糙的手指轻轻一拧,一颗饱满圆润的油茶果便落入掌心,果皮上还沾着晨露。


铜仁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这片土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森林覆盖率达66.2%,229条河流遍布于山岭间、掩映在茂林中,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赋予铜仁山水独特魅力。


图片

 


美丽锦江。


为保护生态,铜仁市先后制定《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让每一片森林都能“生金”,每一条溪流都能“估值”。近年来,铜仁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四新”“四化”发展生态经济,着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六大生态产业”实现正增长。



大龙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集群。.jpg  


大龙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强势崛起。围绕“双千双百”战略目标,实施“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打造千亿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2024年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完成规上产值274.3亿元、总产值351.2亿元,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首位产业产值占全省38.4%、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大数据产业渐入佳境。2024年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融合标杆项目22个、示范项目126个。规上软服业收入增长36.5%,增速全省第一,平台经济规模334亿元、增长11.3%,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37%。



铜仁市万山区鱼塘乡风电场风力发电机。.jpg  


万山区鱼塘乡风电场风力发电机。


现代能源产业风生水起。统筹风电、光伏资源市场化配置,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开工建设思南大坝场风电场等项目11个,建成投运万山鱼塘风电场等项目7个,新增装机容量5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430.6万千瓦,实现产值102.6亿元、增长18.2%。


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出新出彩。抹茶纳入全省“两红三绿一抹”茶产业发展战略,产销量全国第一;佳里佳“陈薯”粉销售额超7亿元、增长108.5%;农夫山泉连续两年入围“10亿元部落”。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生态食品药品饮品完成产值68.6亿元、总产值75亿元。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jpg  


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生态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坚持扩绿、护绿、兴绿“三绿”并举,促进林业产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2024年林业总产值实现了8.2%的增长,同时争取到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获得奖补资金8亿元,成为目前全省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林业项目。


生态旅游焕发活力。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旅、体旅、农旅融合新业态,全市文旅市场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2024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14.5%、15.7%,增速均排全省第一。



梵净山景区。.jpg  


梵净山景区。


如今,铜仁的绿色家底不断夯实,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当地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2024年,铜仁市经济总量达1650亿元,绿色经济占比51.2%,撑起全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奋进新征程使命在肩,展现新风采梦想催征。铜仁市将持续推进扩绿、兴绿、护绿行动,完善“一核四区四廊道”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上一篇:盘兴高铁通车倒计时,记者探站看盘州站的“新使命”

下一篇:口述历史·出山之路|黔西南作家尤洪勇:“没有人会再从县城走到寨子了”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