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电焊声阵阵,一批为韩国等海外客户定制的大巴正进行最后装配。待此批订单完成后,奇瑞万达全年预计出口客车超500台,占客车总产量30%,明年这一比例预计将提升至50%。

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与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面对需求放缓与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这家扎根贵州十余年的客车制造企业,正依托技术积淀,加快全球化市场布局。2023年以来,其客车出口国家和地区从2个增至20个,年海外订单从几十台跃升至500台,企业市场格局逐步从以内为主转向内外并重。

A 整合资源 加速出海
国内客车市场已步入调整期。2025年上半年,国内大中型客车销量同比下滑27%,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盈利空间收窄。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呈现增长态势。2025年1至9月,我国大、中、轻型客车出口量同比增长31.77%。
“加快市场转型,是我们求生存的必然选择。”奇瑞万达海外市场总监刘中来表示,“这一布局既基于我们自身的技术积淀,也离不开奇瑞集团的品牌赋能。”
在贵阳发展十余年间,奇瑞万达深耕客车整车研发制造,已开发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等系列产品,具备完整的客车生产资质,新能源客车研制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企业依托奇瑞集团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的市场经验,加快整合资源,提升海外业务占比。
然而,出海之路挑战重重。各国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用户需求差异显著,出口整车必须通过当地严格认证与测试,才能获得市场“准入券”。

B 精准定制 打开市场
“每个市场都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户需求,只有精准把握,才能赢得订单。”奇瑞万达技术中心副主任汪克华表示,企业采取差异化竞争路线,通过量身定制开拓市场。
为进入沙特市场,团队针对当地超过50℃的地面温度及朝觐活动需求,开发了耐高温、防风沙的定制车型,并对空调系统、车身结构等进行专门优化,最终实现稳定合作。
在尼泊尔,面对崎岖山路与频繁上下坡的路况,设计团队抬高车底板,强化底盘通过性,确保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行驶。
针对越南漫长雨季与路面易积水的情况,研发团队将电池舱移至车顶,有效解决电池防潮防淹问题,成功获得订单。
“基本上每个海外新市场的首批车辆都需全新开发,我们每年推出多款新产品,研发投入达上千万元。”汪克华说。尽管定制化开发成本较高,但不断增长的海外订单印证了这一策略的价值。

C 技术筑基 提升实力
海外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汪克华介绍,客车制造以手工装配为主,定制化生产需要不断调整工艺流程,从基础配件到动力系统,均需执行更高标准。
为此,企业组建了专门的海外市场研发团队,研发重心持续向海外倾斜。目前,在研产品中海外市场产品数量是国内产品的5倍,明年将进一步加大出口产品研发力度。
同时,企业建成新能源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系统试验室,具备VCU动力控制策略验证、零部件温湿度交变与盐雾试验、发动机性能测试等核心试验能力,实现研发周期最短缩至半年内,为快速响应海外多元需求提供保障。

D 优化布局 控制成本
作为中西部内陆企业,奇瑞万达面临较高的出海成本。出口至韩国的单车物流成本较沿海地区高出至少1万元,最远地区运输成本甚至达3万元。
“考虑到成本,我们将东南亚作为核心出口市场,以发挥区位优势。”刘中来介绍道,企业通过优化生产环节、加强成本管控,并积极对接政府寻求支持,多措并举降低出海成本。
今年4月,在出口沙特的85台大巴交付过程中,省、市交警车管部门开通便利通道,为企业办理出口临时牌照,实现车辆由司机直接驾驶至指定港口,替代传统拖车运输,有效节约了运输成本。
目前,奇瑞万达客车已驶入越南、老挝、尼泊尔、菲律宾、韩国、罗马尼亚、巴西、墨西哥等2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前10个月,企业已完成出口300多台,全年预计突破500台,出口订单占比达30%。
2026年,奇瑞万达计划出口客车1000台,占总产量一半,并持续深化“立足东南亚、主打亚太、辐射全球”的市场布局,让“贵阳造”客车驶向更多国家和地区。
记者 黄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