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是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9月下旬,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我国首批200名高技能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正式被授予“大国工匠”人才称号,其中包含了贵州6位人才。截至目前,贵州已有大国工匠7人。
今年贵州被授予“大国工匠”的人才,包括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陆萍,南方电网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专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王磊,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焊接班班长、特级技师姜涛,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蒋天锐,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郭吉平,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产品制造三部数控车工、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张勇。
他们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全省各产业行业广大劳动者树立了榜样,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增添精神力量。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工匠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平台搭建,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选树各级各类工匠超1万名,涵盖大国工匠7名、全国质量工匠2名,以及贵州工匠62名、黔酒茶绣工匠150名,筑城工匠、凉都工匠、白酒工匠等地方特色工匠队伍持续壮大。
工匠人才在全省各地各行业发光发热,影响和激励更多职工参加创业创新、成长成才。
大国工匠、贵州钢绳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陆萍曾先后主持20余项项目研发,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打破高端钢丝绳国外垄断,其产品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花江峡谷大桥等国家重大项目。主导起草两项ISO国际标准,实现我国钢丝绳行业国际标准起草零的突破。
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贵州工匠、中国航发红林公司特级技师陶安扎根一线39年,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完成了68项创新成果,解决航空发动机加工瓶颈,培养30余名徒弟,其中3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出版3本专著,获3项发明专利,展现高端制造领域的贵州工匠实力。
黔绣工匠、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水族马尾绣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的创新工作室坚守传统针法,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高校合作培育人才,助力构建“设计-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让马尾绣成为特色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抓手。
在创新载体建设上,全省共创建县级及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700余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个、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06个,形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创新平台网络。
在电力行业技术革新浪潮中,贵州电网铜仁思南供电局杨叶奎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装表接电多功能屏柜”,一举斩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该成果落地后试点单位年节约材料费137万元,单次培训时间缩短1.5小时,人工成本降低40%。
2024年9月,“茅台杯”第二届中国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大赛落幕,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副部长刘丽以全国季军的成绩,摘得“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称号。刘丽的成长离不开贵州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育体系。该创新工作室坚持“传统工艺+现代科技”双轮驱动,通过“理论-实践-竞赛”循环模式,培养了众多像刘丽这样优秀的技术人才。
……
广大劳模工匠与省级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讲5000余场次,覆盖职工40万余人次;聚焦技术难题开展创新攻关项目14000余个,取得专利及成果9000余项,累计荣获各类荣誉奖励10000余项;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织2821名劳模工匠进企业、园区、工匠学院开展活动2071场次;通过“传帮带”培训职工30000余人次,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工匠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