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郎》:一首儿歌背后的精神回响
来源: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这首朗朗上口、广为传唱的儿歌,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记忆。鲜为人知的是,这首儿歌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安顺汪家山苗寨。

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钟正刚:1944年秋,豫湘桂战役爆发,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剧宣四队”42 人到达安顺宣传抗战。

从1944年秋到1945年3月,在安顺的剧宣四队队员们积极编排、创作曲目,进行多次公演,开展抗战抗日救国宣传、动员民众支持抗战。 并利用演出间隙,创作了一些文艺作品。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读书郎》。

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钟正刚:队员宋扬以汪家山苗族芦笙调《小嘛小儿郎》为基础,创作了儿歌《读书郎》。歌词平实质朴,并蕴含着锐意进取、面向未来的家国情怀。(注意:原话“旋律朗朗上口”搭配不当,故删除。)

这一独特的历史渊源,成为西秀区“读书郎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和载体。

安顺市六小读书郎小学一级教师 张宏敏:歌曲是文化的载体和情感的表达,我觉得《读书郎》传递的不仅是旋律,更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不屈信念。

在抗战80周年之际,读书郎小学的开学典礼上,《读书郎》再次呈现在全校师生们的眼前。作为歌曲发源地的学校,南华小学将《读书郎》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教学内容。为让红色旋律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学校不仅将《读书郎》列为音乐课必修曲目,更创新推出“一歌一课一实践”模式:音乐课上,老师详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比抗战时期与当下的学习条件,让学生体会“不怕困难、为国读书”的精神内核;思政课上,“《读书郎》里的抗战故事”专题讲座,结合安顺本地抗战史实,讲述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枪的爱国事迹;课后,学生们以“我是新时代读书郎”为主题,用绘画、征文、情景剧等形式,表达对先辈的敬意与对祖国的热爱。这所学校将抗战精神深植于日常教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安顺市六小读书郎小学学生 文欣怡:读书郎是我从小唱到大的,现在我终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它这里面蕴含了这么多故事。所以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做一个为社会有用的人。

安顺市六小党委书记 祝涛:从历史到当下,从乡土到家国,我们构建多层次教育矩阵,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抗战精神永不褪色,它既是烽火岁月的盾牌,更是和平年代的脊梁!

《读书郎》的童声仍在耳畔回荡。爱国主义教育未必宏大,却须真切。当孩子们传唱着《读书郎》的时候,抗战精神便完成了跨越世纪的传递,不灭不忘,生生不息。


记者:王   东

编辑:牟庆义

责编:丁世飞

编审:刘曾山



上一篇:安顺辣椒喜获丰收 “火红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下一篇:西秀区辣椒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测产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