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这片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土上,一群被称为“数字贵漂”的年轻人,正以代码、镜头和创意,书写着属于贵州的创业故事。他们没有涌向北上广,而是选择扎根贵阳,这里成本更低、风口更近、机遇仿佛触手可及。
图片由ai生成
贵阳一家本地酒楼里,主播玲玲正专注地介绍酒楼的包房环境与套餐内容,并不时回应直播间消费者的提问。“我们做不到两天播一个亿,但找准赛道,在贵州一样能赚钱。”贵州禾鑫展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总监丁欣玥这样说。
贵州禾鑫展翅作为一家立足于本地的MCN机构,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贵州特色内容的挖掘与推广,致力于通过数字营销赋能本土品牌与乡村文旅。
如今,直播推送机制牢牢掌握在各平台的大模型算法手中。想要跨平台同步直播,往往意味着额外的投入,购买软件、定制算法、研究不同平台的推流逻辑,但这些并没有阻挡贵州探索者的脚步。
虽然难以直接比肩一线大品牌,但无数小微个体正从贵州独特的流量土壤中获益。村超、村BA等一轮轮“破圈”热点,让“带贵州话题”成了实实在在的流量密码。“只要内容沾上贵州美食、文旅,直播间观看数、粉丝增速和销售额明显不一样,”丁欣玥坦言,“有的场次销售额甚至翻了两三倍。”
火热的市场背后,是无声加剧的竞争。“商家越来越精明,”丁欣玥苦笑,“合作模式早就从‘前置费+佣金’变成‘纯佣’,还免不了一砍再砍。”价格战悄然蔓延,“有人宁可亏钱也要抢市场,太‘卷’了。”
但他们并没有退场。在杭州、广州MCN巨头的阴影之下,这群贵州年轻人坚持着“小而美”的生存哲学,凭借对本土的深刻洞察、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强的信任纽带,他们在这片数字土壤中顽强生长。他们愿意花两千块钱精心打磨一条视频,敢于把直播间搬进山顶、水库,用最真实的方式呈现贵州。
贵州禾鑫展翅正是这群“数字贵漂”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或许尚未站上行业顶峰,却正以自己独特的节奏,一步步扎根贵州、推广贵州。镜头那端,是滚烫的牛肉酸汤锅,是熠熠生辉的苗银首饰,是“村赛”人潮汹涌的热烈场景,镜头这边,是一群年轻人用数据重新定义家乡、让世界看见贵州的炽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