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工匠既是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活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宝贵资源。安顺的乡村工匠们正以手为“笔”,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他们扎根乡土,用技艺引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近日,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万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样品展示柜前,公司负责人陈艳正给远道而来的顾客介绍产品。
四川游客 秦友伟:我们从成都过来到安顺避暑的,在这儿尝到了这个老嬢嬢豆腐乳,觉得味道有点儿好。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回成都了,想带点儿。
作为公司创始人,陈艳用17年光阴,踏出了一条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08年,陈艳也试着将当地生鲜的西红柿、辣椒销往广州的江南市场,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优势,收益并不理想。
安顺市平坝区万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艳:所以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那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我原来在我们当地的村委和天龙旅游公司工作。我们当地的这个老百姓他的种植水平是非常高的。我们的“一产”种植非常的好,但是“二产”几乎没有。我就在思考我母亲在炉火旁做的一块块有温度的豆腐乳。就是我们的优势,以及我们餐桌上每一餐都要吃到的这个糟辣椒。
2011年,陈艳和她的丈夫就毅然决然地就创办了老嬢嬢这个品牌以及建了加工厂。由于产品味道好、品质高,渐渐地,陈艳的豆腐乳名气传开,客户越来越多,因此,2015年,万佳公司成立,创造性地运用现代食品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陆续开发出具有屯堡特色的“老嬢嬢”屯堡剁椒、豆腐乳、豆豉、红酸汤等系列产品。既宣传屯堡美食文化,解决了当地很多妇女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在公司单豆腐乳这一个单品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1000多万。每年对糟辣椒、西红柿、生姜、花椒这些农产品的带动也是非常的好。
2024年,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传统制作工艺,“老嬢嬢”豆腐乳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艳也被认定为贵州省2024年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安顺市平坝区万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艳:获得这个乡村工匠名师的这个荣誉,对我是一个鼓励和一个鞭策。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去做好这件事情,去把这个技艺传承好,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吃到我们本土的美食。
在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村的布依民族风情街,随处可见游客在蜡染店驻足观看的身影。
广东游客 罗女士:我是这两天从广东过来这边玩的。我就想说来了解体验一下。很新奇,觉得他们的手艺人很厉害。因为这些东西是具有他们当地本土村民的一些智慧的。所以我就觉得有了解到不同的文化,然后也是一种蛮好的一个体验。
店主伍琴从小便学习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安顺蜡染技艺。2013年,她创立了“伍琴布艺蜡染工作室”,将传统蜡染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服饰、包袋、家居饰品等文创产品,获得不少国内外年轻人的喜爱。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伍琴布艺蜡染工作室负责人 伍琴:15岁,我跟妈妈学,18岁就跟老师学,一直做到现在,已经做几十年了。还在海南开个店,这个研学来的不少,可能每天来二三十个,来体验我们这个蜡染的这个民族工艺。
在2023年,伍琴被认定为贵州省2023年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目前,她的工作室已带动12人稳定就业,并培养了9名学徒。
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伍琴布艺蜡染工作室负责人 伍琴:希望越来越多的这种游客,还有研学,体验我们这个蜡染的,把这个蜡染传承下去,让这个蜡染发扬光大,走遍世界。
乡村工匠涵盖了雕刻彩绘、茶类制作、食品制作、金属锻铸、刺绣印染、传统建筑等技艺。这些世代相传的手艺,是乡村文化的瑰宝,散发着安顺的独特魅力。传承与发展这些技艺,既传播了传统文化,也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和收入。如今,越来越多的“陈艳”“伍琴”正用巧手铺就致富路,凭借她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创新,走出了一条“技艺传承 产业振兴”的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认定500余名县级乡村工匠,60余名市级乡村工匠,19名乡村工匠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主任科员 罗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工匠认定工作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下一步,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将扩大乡村工匠的榜样示范效应,激发广大乡村工匠的荣誉感和创新活力。通过技艺培训、传承培育、品牌打造等措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记者:皮凌霞 黄果树融媒 李 松
编辑:牟庆义
责编:丁世飞
编审:刘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