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这些多年来搜集的日军侵华罪证此时展示在记者面前。
周沧海是一名致力于收藏抗战实物尤其是日军侵华罪证的军品收藏者。在他看来,每一件藏品都是历史的沉默诉说者,尤其是那些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掩盖的真相。
“日本右翼分子至今没有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和‘南京大屠杀’行为。”周沧海说,“他们不承认,我们就要把这些资料搜集起来、保存起来。民间收藏既是收藏,也是一种保存,这是民间收藏者的社会责任。”
“军队手牒其实就是士兵的身份证,是侵华的铁证。”周沧海拿起一本证件解释道,“上面详细记录了他们打了什么地方、参加了什么战斗。这名日本关东军士兵就参加了‘九一八事变’。”
周沧海还给记者展示了一款让人胆寒的防毒面具。“这是侵华日军广泛装备的防毒面具,在很多历史影像中都能看到。”周沧海说,“这是日军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的铁证。”旁边陈列的《北支事变画报》则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宣传,“北支是日本对华北的轻蔑称呼,这些画报宣扬他们的所谓‘大捷’,实则暴露了残酷镇压抗日军民的罪行。”
周沧海的收藏始于对历史的敬畏。“我们这代人对历史的感知都来自课本,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当我亲手触摸这些藏品时,才真切感受到一个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付出了多少代价,多少革命先烈献出了生命。”
除了日军罪证,周沧海还珍藏着许多中国人民抗战的实物。一本1938年出版的《贵州省民众学校课本》让他尤为珍视。“第一课就教‘我是中国人,中国人爱中国’,还配有《打倒日本》小调。”他说,“这是抗战时期扫盲教育和抗日教育的生动体现。”
最特别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颁发的公民证。证件背面详细记载着“公民誓约”:“不当汉奸顺民,不当伪军官兵,不参加伪组织”;同时明确保障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这些实物让我们看到抗日民主政府的治理理念。”周沧海说。
他还收藏着一本1945年的《美国国家地理》,其中刊登了贵州二十四道拐的照片。“这里曾是滇缅公路的重要枢纽,运送了数十万吨抗战物资。”周沧海说,“通过这些实物,我们能清晰看到日本法西斯是如何在我国军民英勇抵抗下走向衰亡的。”
近年来,周沧海两次举办公益展览,让收藏走出深闺。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展览中,有00后观众在留言本上写道:“谢谢你们办展,让我了解到上一辈人有多么不容易。”这让周沧海倍感欣慰:“历史不该只存在于课本上,而应该能够被触摸、被感知。收藏的目的不是把东西藏起来,而是让更多人看见、摸到。”
“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周沧海表示,“让现在的人了解到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能够去缅怀为我们现在生活做出过贡献的人,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