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创新展陈、优化服务,让珍贵文物焕发新生机,成为传承三线精神的重要窗口。今年避暑季以来,已经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超80余万人次到馆参观,外地游客占比80%以上。
日前,记者来到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看到,主馆一楼展厅里的一台多媒体展示柜前围满了游客,柜子里有一台1966年由上海计算机打字厂生产的飞鱼牌手摇式计算机。为支持西南三线建设,这台手摇式计算机1967年被调拨到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现在是国家二级文物。博物馆通过多媒体展柜的形式对它进行“活化”利用,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展柜了解这一件文物的历史,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互动操作。
多媒体展柜、挖煤巷道等实物展品加上沉浸式场景体验,清晰展现了城市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加“沉浸式”感受三线文化和历史。
据了解,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展陈过程中,一直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目前,馆内共展陈了382件文物和899份历史照片,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者的奋斗历程。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作为六盘水市的文化地标,现已形成主馆、工业体验馆、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四大特色展区,总展陈面积达4713平方米。2018年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三线精神的核心实践基地,近年来通过优化服务,拓展研学游、红色游等领域,接待游客数量屡创新高。
来源:六盘水融媒
上一篇:贵州刺梨走向全国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