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乡亲们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系列报道之三|“打平伙”带来靓丽新村景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

17528231052108.jpg

清晨的安顺市白云镇平元村,阳光洒落在连绵的稻浪上,泛起一片金黄。观光小火车缓缓穿行田间,几位村民正合力拆除一栋老旧危房。不远处的新居里,女主人王大姐一边哼着小调,一边用新学的收纳技巧整理衣物。“以前家里杂物乱堆,现在学会了分类收纳,屋里亮堂多了,心情也舒畅!”她笑着说。


这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背后,正是“打平伙”乡村治理模式所带来的变化。


“要及时清理过期物品,减少杂物堆积”“墙角、柜顶这些卫生死角最容易被忽略,一定要定期清扫”……六月初,一场别开生面的巾帼家政培训在平元村展开。来自安顺市、平坝区妇联的讲师,为50余名村里妇女手把手传授家庭清洁与收纳技巧,还走进农户家中现场示范。


这堂课,正是平元村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怎样把政策落到实处、让村民主动参与?村党支部书记肖正强和村干部们想到了“打平伙”——这一传统本是村民凑份子聚餐、办事的旧俗,意为人人都出一份力,如今被赋予新内涵,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共治的载体。


村里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为理念,将“打平伙”细化成“六个一”行动:组织一队人马、开好一场院坝会、开展一场大清扫、同吃一顿连心饭、兑现一批积分奖励、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其中,“一顿连心饭”尤其温暖人心。大家围坐一桌,边吃边聊,干部倾听民意,群众畅所欲言,许多平时解不开的疙瘩,在饭桌上轻松化解。


每月下旬,平元村的院坝会准时开场。傍晚微风习习,村民拎着小板凳陆续聚到村委会前的空地上。


肖正强一边发放茶水,一边拉开话匣:“咱们今天主要商量一下村东头沟渠清理和下半年绿化补种的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提出垃圾清运时间的矛盾,也有建议在公共区域多添几个休闲长椅。就这样,大事小情在聊天中达成了共识。


次日清晨6点,哨声一响,大清扫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村民们自带扫把、铁锹,分区清理道路、沟渠和广场。70多岁的陈奶奶也拿着小锄头赶来,一边除草一边笑着说:“村子干净了,蚊子少了,娃娃们也愿意常回来看看!”大家边说边干,不到两小时,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立秋后,穿行平元村,一片片新整理出的空地格外醒目——那里曾经是年久失修、隐患重重的危房。


起初不少村民不愿拆。“老房子再破,也是祖上留下的,拆了心里舍不得。”许多村民坦言。直到村干部组织大家在院坝里边吃饭边谈心,肖正强举着喇叭讲政策、算安全账、环境账,村民们渐渐动了心。


黄恺生成为最先响应的一批。“老房梁都歪了,下雨就漏,确实住不得人。”在连心饭桌上,他听到村委承诺协助清理地块、还可优先申请庭院美化项目,终于点头同意。六月初,他家危房顺利拆除。


如今他住在对面的新房,还打算在原址建个小花园,“环境好了,住着安心,看起来也舒心。”


看到拆除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整治行列,甚至有人跑去村委要求“把我家老房也拆了吧”。


截至目前,全村共清理残垣断壁9处,拆除危房约800平方米。


村里还定期召开院坝会,把环境整治纳入“积分制”管理,每月组织两次全村大扫除。


村民刘婶因为积极参加清扫,用积分在超市换了一壶油、一提纸,“脸上有光,干活更有劲!”


1.jpg

“昊禹·稻花乡里”的“稻田画”引人入胜。王丹丹 邓小艺摄


平元村环境变美,产业也日益兴旺。村里发展起蔬菜、花卉、水稻、花椒和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肖正强带领村民引入企业打造的“昊禹·稻花乡里”田园综合体,2024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发放工资超百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带动半数原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现在村里874户人家,有小车700多辆。”肖正强说,“环境好了,产业多了,游客多了,回来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傍晚时分,积分超市里人头攒动,村民用参与环境整治获得的积分兑换商品。不远处,“昊禹·稻花乡里”田园综合体中,游客乘小火车漫游田野,欢笑声不绝于耳。


村口文化墙上,“打平伙”三个大字在夕阳映照下熠熠生辉——这场“打平伙”,聚起了发展向心力,打出了靓丽新村景。



上一篇: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下一篇:贵州旅游大家谈|做好美景之外的“必答题”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