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大营村:“一村十策”摘除“空壳村”帽子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12日

  大营村是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政府所在地,各项发展条件都由于其他行政村,但他却是该镇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但今年以来,在打出了一套包括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在内的“组合拳”,“空壳大营”的帽子即将被摘除。

  作为政府所在地,大营村的交通、人流量、地理环境等经济发展条件是大营镇其他12个行政村所不能比拟的。大营村却是该镇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总人口1908人,未脱贫人口45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7%。无产业基础,村民经济收入只能以外出务工和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

  紫云县大营镇大营村党支部书记 狄安伦

  (同期声:我们村,原来是空壳村,经济基础一点都没有,我们全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我们没有什么产业,想发展又没有经济支撑,现在有大扶贫的大好政策,在上级政府,各级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村现在做了很多产业。)

  今年以来,大营村利用村级公司联合打彩、芭茅、龙屯等六个村发展高床笼蛋鸡养殖项目,目前大棚已完成搭建,鸡苗本月底就可入栏。在新湾组的蝗虫养殖基地里,20个大棚全部投入养殖,一期年产值将超过25万元。而在蝗虫基地不远的垂钓鱼塘里,两个月前已投放鱼苗1.2万尾,鱼塘也即将开门迎客。同时,大营村还开办起了成衣制衣厂,目前已解决6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紫云县大营镇大营村村主任 冯国军

  (同期声:我们把厂建好,引进制衣厂,村公司与制衣厂合作,不仅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公司还占有49%的股份,对于我村来讲,壮大了我村集体经济。)

  村民任令桃一直在外务工,自制衣厂开办起来后,她就成了加工厂第一批制衣工人。每个月1500元的底薪不仅让她有了固定收入,更让她方便照顾家人。

  紫云县大营镇大营村制衣厂工人 任令桃

  (同期声:以前我是在外面打工,一直在外面,家里面老人小孩都照顾不到,现在家乡开办制衣厂,方便我们照看老人和小孩。)

  而制衣厂不仅让大营村村公司保有49%的股份,它还吸纳其他村寨的村民到厂务工。村民谢先进就从大岩村来到制衣厂上班,他说,很近,也很方便。

  紫云县大营镇大营村制衣厂工人谢先进

  (同期声:在这里做事,离家又近又方便,每个月也赚得到一定的收入,对于我们还是比较好的。)

  除了蛋鸡养殖、蝗虫喂养、发展渔业和开办加工厂,大营村还大力发展魔芋、葛根种植,并逐步加快生态鸡、小黄牛养殖项目进度,土酒厂及农家乐也将新建起来。这十项产业的发展,全部由村级公司自主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所有。而通过“一村十策”的实施,让大营村消除“空壳村”,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今年脱贫出列有了十足信心。

  紫云大营镇大营村驻村第一书记 宋洪

  (同期声:我们大营村的产业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今年,我们大力发展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虽然我们产业发展的规模比较小,但见效快,发展这些产业今年年底就可以见效益,预计我们所有的产业今年产出可以给我们村集体经济带来80万元的产值。)

安顺台 紫云台


上一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考察团到我市考察

下一篇:首批赴青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康复回安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