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铜釜低语千年往事,当凤冠流转明代光华,沉睡在博物馆的贵州文物即将“走”下展台。
11月23日(本周日)15时,2025多彩贵州“大地之声”系列活动之《剧·汇》朗读会“让贵州的文物活起来”公益演出,将在贵州省博物馆非遗小剧场温情启幕。

这场让文物“开口”的文化盛宴,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中心)与贵州省博物馆联合主办,一鸢戏剧实验室倾力演绎。不同于传统展览的静态观赏,本次朗读会玩起了“戏剧+朗读+演绎”的跨界混搭,把展厅里的文物变成了“可看、可听、可感”的沉浸式剧场主角。
套头葬铜釜里藏着古夜郎的烟火气,羽人铜钺上刻着先民的图腾密码,东汉铜车马曾踏过怎样的古驿道?

创作团队从贵州文物“家底”中,精心挑选了套头葬铜釜、羽人图案铜钺、东汉铜车马、地戏面具、宋代鹭鸟纹百褶裙、明代镶宝石金凤冠等多件“明星文物”,为它们量身打造了5部原创剧场作品。《事死如生》《鹭羽傩心》《铜钺低语》《凤冠梦》《博物馆奇妙夜》这几部作品,每一部都像一把钥匙,解锁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在这里,文物不再是沉默的“老物件”,多元艺术形式的碰撞,让静态的文物“长”出了声音和情感,让观众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在剧场里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每一件贵州文物,都是黔地文明的‘活化石’。”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创作中心)院长曹海玲介绍,作为广受好评的《剧·汇》朗读会品牌升级之作,本次活动以“文物活化”为核心,既是践行“文化惠民”的具体行动,也是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一次尝试。也希望通过把文物搬上舞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不仅能让公众读懂贵州历史的厚重,更能激发大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如果得闲,不妨赴这场文物之约,听千年历史在耳边轻轻“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