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近50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管网铺设,随着收尾工作推进,这片约8000平方米的新空间预计年底就能交付使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工地上忙碌的工人。牟绍莉 摄
作为2023年落户的企业,熠景航空凭借过硬技术迅速站稳脚跟,成为多家航空企业的合格供应商,3条精密生产线与1条工装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原本2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很快难以满足产能扩张需求。
“这栋钢结构厂房跨度达35.5米,比一般厂房20米的标准宽了近一倍,就是为了方便大型设备安装和产品装运。”负责项目建设的安顺开发区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守鹏介绍,园区采用“定制化建设”模式,施工时就同步完成整体布局,企业拿到厂房后不用调整空间,直接安装调试设备就能投产,大幅节省了时间成本。此次二期项目采用“研发楼+钢结构”设计,投用后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牟绍莉 摄
熠景航空的成长,正是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贵州航空产业城“一核一带、两极多点”总体布局中的重要配套基地,也是《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的九个专业化产业园之一,这座总体规划面积3000余亩的园区,自建设以来就以“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为核心。
“园区一期工程总体进度完成70%,建成厂房14万余平方米。”郭守鹏说,园区厂房按企业需求定制,1号、2号地块的定制化厂房早已移交入驻企业,4号地块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与设备安装,3号地块清表工作有序推进。二期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中,现已建成厂房及办公楼面积近1.3万平方米,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室外绿化收尾,预计年底交付使用。

速威宇航生产车间内的生产场景。受访者供图
在这样的定制化厂房里,贵州速威宇航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同样火热——3吨真空熔炼炉与1台双工位电渣重熔炉高速运转,产出的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远销海内外。
“我们企业对用电负荷、厂房高度要求特殊,原本以为定制化建设要花很久,没想到仅用5个月就拿到了厂房。”速威宇航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进学的话语里满是赞许,依托安顺经开区创新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这家填补了安顺航空产业链材料加工环节空白的企业,今年1-10月产值已超5000万元,其中出口占比达50%,全年产值预计达7000万元。

速威宇航生产车间内的生产场景。受访者供图
如今,速威宇航还计划进一步扎根安顺,二期生产线项目申报已完成,预计明年动工,持续延伸产业链。
吸引企业扎根的,不仅是量身定制的硬环境,还有贴心周到的软支撑。安顺经开区充分发挥本地航空产业基础优势,围绕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从项目落地到生产经营,通过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各类难题,让企业“拎包入驻、来之即安”。
目前,产业园已引进上海速威、四川铭航兰德等11家航空配套制造企业,其中5家已投产,其余企业正抓紧进行建设、设备调试,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内的企业。牟绍莉 摄
从单个企业的快速成长,到园区的集群发展,安顺航空产业正加速崛起,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装配,从技术研发到售后服务,航空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十四五”以来,安顺市成功引进航空装备制造及其配套制造项目90个、总投资173亿元;开工建设航空产业重大项目171个、总投资378亿元。今年以来,安顺全市航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