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加速推进 绿色能源“追光”前行
来源: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安顺市近年来紧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当地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如今的安顺,新型能源基地建设正以强劲势头推进,绿色能源“追光”前行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安顺市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以煤电一体化为支撑,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推动传统能源、清洁能源及能源配套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项目建设是能源基地的“硬支撑”,安顺与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国企成立9家合作公司,开发19个新能源项目,布局能源装备制造、综合能源供应站等配套产业。2024年以来,安顺已完成32个能源项目建设,电力装机规模达898万千瓦,同比增长35.6%。在关岭自治县新铺镇,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的一排排光伏板沿着山势铺展,占地面积超过2万亩,相当于187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该项目总投资超48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33万千瓦,是贵州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

关岭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部副经理 任志鹏:项目建成后,发电量相当于满足约51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为清洁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同时项目的社会效益同样显著。后期光伏厂区运维、除草等工作,预计能带动当地村民约200人就业,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助力周边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径,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紫云自治县马鬃岭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正持续出力。单台风机叶片长度达97米,单个重量26.5吨。风机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度,足以充满300个10000毫安的充电宝。

中国能建马鬃岭风电站项目经理 莫春葛:我们的装机是100兆瓦,我们一年有2.05亿(千瓦时)的上网电量。迄今为止,去年的话,实际上网电量到1.8亿(千瓦时)。今年截止到现在也有1.4亿(千瓦时)的上网电量,对贵州的电网结构还是补充了一定的数量。利用风力,就是可再生能源,没有造成任何的污染,对环保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储能电站作为“超级充电宝”,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全省首座集中式、数字智能化、规模最大的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中核紫云储能电站已建成投产,白色电池仓昼夜运转,每天只需充电2小时,即可储存约38万度电,保障7万户家庭同时用电。如同“超级充电宝”般实现削峰填谷,为绿电消纳提供关键支撑。

中核汇能紫云储能电站运维员 邹超: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受天气影响比较严重,像太阳光比较好的时候,光伏发电就比较大,还有风力方面。反之就是光伏出现阴天的时候,光伏发电就有点儿弱。这里就需要上次储放的电来进行一个补充,给用户提供稳定的用电条件。

安顺市在推进绿色能源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含绿量”,也注重“含金量”,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紫云自治县探索“板上发电、板下修复”的绿色发展路径,实现“一份阳光,两份收益”。村民们不仅负责光伏场区的种植、养殖、除草、清洗等工作,还养起了“光伏羊”。在石漠化严重的关岭县,光伏项目带来了生态修复的意外之效。项目建设中采用泥土喷浆播种草籽,光伏板的遮挡减少了石漠化地表的水分蒸发,促进植物生长,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漫山光伏板成了石漠化治理的“法宝”。能源项目建设还带动了当地就业。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不仅为电网输送绿色电能,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关岭民工 罗庭荣:我们这个荒山原来都是做不到那样的,现在拿出来租公司都是有钱给我们的。我原来是在家里面做农活的,现在光伏电站来了我就到这边来帮他们上班。光伏电站的经济比较稳定,一个月都可以得到三四千块钱,以后他们把这个光伏电站做完了以后,他们还需要的人员做清洁卫生,我们都会愿意增加他们做的。

群山之上,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铺展;崇岭之间,白色风车缓缓旋转。黔中大地,一个个能源项目在这片土地上落地开花,为安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安顺市工信局(市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市电力装机规模已达1201.976万千瓦,1-9月累计发电量135.87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50%,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今年1-7月,全市现代能源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增速达37.3%,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凸显。下一步,该市将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构建循环、绿色、融合三大能源示范区,力争2030年电力总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维持在70%以上,年发电量超过350亿千瓦时,让绿色能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东


上一篇:杨昌鹏主持召开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从一片茶叶到一条产业链 粤黔协作助力镇宁茶企加速转型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