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中!第九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出炉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0日

关于第九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的公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示范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精神文明办组织开展了第九届贵州省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和学习宣传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经过属地和单位推荐、逐级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并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秉持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社会认可、示范性强的标准,评选出了第九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候选人20名。其中,“助人为乐”类5名,“见义勇为”类4名,“诚实守信”类3名,“敬业奉献”类4名,“孝老爱亲”类4名。


现将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5年10月20日—10月26日(共7天)。


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异议,请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向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精神文明办反映。反映情况须实事求是,并告知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以便了解核实和反馈。


联系电话:0851-85890135


电子邮箱:gzswmpyc@163.com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广顺路1号


邮编:550002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贵州省精神文明办

2025年10月20日




第九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一、助人为乐模范(5名)


1.毛羽义


助人为乐——毛羽义.jpg

毛羽义,男,汉族,1948年9月生,中共党员,贵州铝厂退休职工,荣获贵州省模范退役军人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2002年退休后,毛羽义深耕社区服务20余载,创新“以群众带动群众、以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法,成功调解纠纷200余起,提交建议500多条次。此外,毛羽义还担任社区义务监督员、安全巡视员,监督修建22个小区院落、6个休闲广场,为居民维修路灯110余次。2013年,在社区支持下成立“毛师傅余晖工作室”,组织“五老”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以“调解员、守护员、促进员、监督员”的多重身份,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让“余晖”聚成“暖阳”。


2.李世瑶


助人为乐——李世瑶.jpg

李世瑶,男,汉族,1985年3月生,中共党员,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六盘水市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7年,李世瑶放弃留校科研和农业公司高薪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立志要用科技改变农业,帮助农民致富。因许多农民买不到适应当地气候的种子造成减产,他从上百个作物品种中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良种,帮助农户解决选种难题。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李世瑶为助力农村发展不遗余力,为村民免费进行涵盖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实用内容的劳动技能培训。成立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和合作社,以公益形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试验、示范和推广山地高效农业技术及模式,积极引进和改良各种适合六盘水气候特点的蔬菜、粮食、水果等新品种,先后探索出“草莓+西瓜”轮作、“鲜食玉米+洋芋”套作等种植模式,并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至周边县区,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3.汤志刚


助人为乐——汤志刚.jpg

汤志刚,男,汉族,198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兴义市万峰林公益协会会长,荣获“新时代的贵州人”、贵州省“优秀春晖使者”称号。


2019年,在汤志刚的推动下,兴义市万峰林公益协会正式获批成立。10余年来,该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以“助学、扶贫、抗疫、乡村振兴”为核心,范围拓展至助残、扶老、公益传播等多个领域。截至2025年,累计筹集善款、物资1200余万元,帮助1132名困境学子圆梦大学;牵头启动“青春伴童心”项目,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儿童提供公益服务61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11000小时;参与疫情防控值守,组织整合力量捐款捐物累计近300万元;联合多地发起乡村学校图书室建设项目,在乡村学校建起100所图书室,惠及3万名农村孩子;实施“乡村光明路灯”项目,照亮了黔西南州不少乡村的夜晚。


4.朱启平


助人为乐——朱启平.jpg

朱启平,男,汉族,1988年4月生,中共党员,毕节市第一中学教科处副主任、高中历史教师,荣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新时代的贵州人”称号,获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


朱启平在大学期间创立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并连续四年回到家乡支教,推动希望工程援建山区公办小学,促成北京师范大学在家乡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援建计算机教室和图书室。大学毕业后,朱启平回到家乡任教,利用假期义务辅导当地孩子,用1765张手写贺卡温暖学生,资助20名山区学子考入大学。他和妻子李秋菊一起创立“晨曦微光”助学项目,累计资助70余名学生;兼职教研员,开展示范课和讲座30余次;承担教育家精神宣讲18场,覆盖师生8000余人。


5.袁大洪


助人为乐——袁大洪.png

袁大洪,男,汉族,1976年2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电网遵义习水供电局工作人员,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入选“贵州好人”。


自2002年开始,袁大洪已经走过了23年的公益之路。作为遵义供电局“南网蓝公益·爱度”志愿者,以及习水县义工联合会会长,他牵头创办了“善行贵州·益童乐园”公益项目,团队从7人发展到2300余人,共开展700余次公益活动,资助176名贫困学生,建立12间“善德书屋”、5间“益童乐园”、5间“老吾老”驿站,7万余人次受益……他带领爱心团队向22所小学捐赠图书24000余册,课桌450套,爱心校服2000余套,创建书屋8间,建立5个“爱心驿站”。


平时,他身着南网工装,穿行大街小巷,点亮万家灯火。有人遇困厄时,他又化身志愿者,带着一群人,温暖一方天地。


二、见义勇为模范(4名)


6.赵孝凡


见义勇为——赵孝凡.jpg

赵孝凡,男,布依族,1966年2月生,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西陵村村民,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2021年9月18日下午,牂牁江突然发生下击暴流并导致局地形成短时大风天气,载有学生的“六盘水8015”客船侧翻倒扣。正在江边的赵孝凡闻听呼救,毫不犹豫地驾驶自家快艇冒着狂风巨浪冲向险境。凭借娴熟技巧,他快速将快艇与翻船固定,奋力将9名被困学生逐一救上快艇并安全送回岸边。上岸后,他积极联络并协助后续救援,直至工作结束。


赵家三代都是牂牁江的摆渡人,这并非赵孝凡首次水中救人。他说:“江边人从小就懂,见人落水要伸手。你救我,我帮你,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


7.黄磊


12.jpg

黄磊,男,汉族,1996年10月生,生前系毕节市大方县星宿乡松树村村民,荣获贵州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入选“贵州好人”。


2022年8月9日,三岔河畔的平静被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2名孩童在河中溺水,生命危在旦夕。正在附近的黄磊闻声,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冲入河中。湍急的河水中,2个小孩已被呛昏,情况万分危急。黄磊奋力游向其中一名小女孩,用尽全身力气将她托举上岸。来不及喘息,他转身再次扑向激流,试图营救仍在水中挣扎的小男孩。冰冷的河水无情地消耗着他的体力,溺水孩子的慌乱抓扯更让他难以施力。在生死抉择的瞬间,黄磊选择了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却因体力不支,缓缓沉入水中。当其他救援者将他救上岸时,这个年仅26岁的生命已永远定格在了那个英勇的瞬间。


8.蒙凤黎


见义勇为——蒙凤黎.jpg

蒙凤黎,男,汉族,1995年4月生,中共党员,黔南州荔波县九龄路消防救援站副班长,荣获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四好党员”、黔南州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10月31日19时20分许,休假在家的蒙凤黎发现荔波县翰林苑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大火。在没有任何专业防护的情况下,蒙凤黎三度逆行、以身为盾穿越火场,将一名5岁女童从死亡边缘拉回。2025年6月,荔波县遭遇洪涝灾害,他主动请缨,不畏艰险营救被困人员,并在灾后积极投入清淤重建,累计清淤1吨多、冲洗路面超1000平方米,助力灾后重建;作为潜水员,他每年为小七孔景区游客打捞物品数十次,获赠群众锦旗20余面;参与扑救森林火灾60余起,为守护“地球绿宝石”荔波的绿水青山做出突出贡献。


9.潘吉得


见义勇为——潘吉得.jpg

潘吉得,男,水族,1987年12月生,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新合村村民、“结对明白人”,被评为贵州省抢险救灾作出重大贡献个人。


2025年6月24日凌晨,潘吉得在特大暴雨中发现山体滑坡险情,千钧一发之际,他冲进雨幕,手持柴火棒奋力敲击不锈钢盆,刺耳的“铛铛”声刺破黑暗和雨声,惊醒了沉睡的乡亲,在半小时内成功引导43人安全撤离至高地!仅仅片刻之后,后山轰然塌方。他带领乡亲们更是惊险避开了紧邻的厦蓉高速猴子河特大桥引桥垮塌次生灾害。如今,新合村的生活正在恢复,这得益于潘吉得的无私付出,村里更多的人也主动申请成为“结对明白人”。而潘吉得这位“生命哨兵”也手把手传授经验,将守护父老乡亲生命安全的“接力棒”稳稳地传递下去。


三、诚实守信模范(3名)


10.石正祥


诚实守信——石正祥.jpg

石正祥,男,汉族,1962年7月生,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东门村村民,入选“中国好人榜”。


1988年,26岁的石正祥从义务守陵3年的父亲手中,接过了那把沉甸甸的扫帚,也接下了守护英灵的重任。37年春秋流转,青丝已成白发。石正祥日复一日地擦拭每一块墓碑,整理每一束鲜花,拔除每一株杂草。随着岁月沉淀,他愈发认识到,自己守护的不仅是墓碑,更是背后的精神传承。同时,他还充当义务讲解员,向群众讲述英烈们的故事。30余年的相伴,使他与这片土地、这些英烈建立了超越时空的联结——相伴英魂,于他而言,是责任,更是无上荣光。


11.孙金波


诚实守信——孙金波.png

孙金波,男,汉族,1959年8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牛来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被评为贵州省优秀企业家。


孙金波将“诚实守信”作为人生信条与企业核心价值,带领企业从小型劳服公司发展为资产超8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他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建立严格管控体系,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贵州省首家获得HACCP证书的肉制品生产企业。因品质卓越,其产品荣膺“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自2008年起,多次入选中国航天员食品,成为陪伴“神舟七号”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远征太空的食品。所在公司连续16年获评“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连续15年被评为“纳税先进单位”;积极吸纳就业,保障员工权益,实现员工100%参保,还在抗震、抗洪等救灾活动中踊跃奉献。


12.张诚


13.jpg

张诚,男,土家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铜仁市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党支部书记、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铜仁市道德模范称号,入选“贵州好人”。


2016年,张诚怀揣“一定要帮家乡变好”的初心回到周寨村。2018年,注资成立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村级合作社、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明确“无论市场行情涨跌,均按约定价格足额收购鲜薯,且收购款15日内结清”。多年来,从未拖欠合作社分红款,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0余万元。在打造“陈薯”品牌过程中,张诚立下“产品过3道检测关,不合格不出厂”的严规。如今,40余款产品凭借过硬品质获得多项认证。同时,发放20余万元创业基金,助力200余名大学生创业。他捐款改善家乡办学条件,自2017年设立“张诚奖学金”后,2019年又设立“陈薯助学金”,已帮助42名学子圆梦大学;12年来,他坚持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累计金额超200万元,惠及1200余人次。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长期稳定带动1000余人就业,2022年至2024年累计纳税超3200万元,被认定为A级纳税企业。


四、敬业奉献模范(4名)


13.朱允宏


敬业奉献——朱允宏.jpg

朱允宏,男,汉族,1981年8月生,中共党员,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诈大队副大队长,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新时代的贵州人”、贵州省改革奋斗者称号。


朱允宏从警20年来,深耕刑事图像技术与案(事)件现场重建,从一名社招的“门外汉”成长为贵州公安破获案件的一道“杀手锏”,被誉为贵州警界的“神笔马良”。亲历上千起案件和上万张画像,面对目击者口述和疑难图像信息,朱允宏使人像模拟重建技术成为贵州公安的一项“绝活”。他总结提炼出了“模拟画像二八战法”,成功破案一百余起;“全要素现场重建工作法”,为侦查打击和事件处置提供重要支撑,在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治理、预警和宣传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22年,贵阳市公安局党委挂牌成立了以朱允宏同志命名的“党小组+工作室”,将个人能力拓展为团队效能,以此打造青年民警干事创业的平台,从而带动整体公安战斗力的提升。


14.何英


敬业奉献——何英.jpg

何英,女,汉族,1979年9月生,中共党员,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新时代的贵州人”称号。


2018年,何英从思南县搬迁到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从一名建档立卡户变成了一名社区“管家”。她带领干部群众创新安置型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小区内建成微工厂产业园,打造“零工驿站”劳务公司,邀请专业老师授课培训,鼓励社区妇女利用空闲时间承接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订单,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就业问题。组织开展“铜心护苗·守望未来”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和“三个代理”公益活动,打造“老年食堂”,提供上门送餐等服务。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喝水难、充电难”的痛点,何英联合沿街商铺打造“暖新一条街”。成立“英姐来帮忙”工作室,创立“老妈妈防火团”,时刻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近年来,旺家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安置社区”“全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15.张勇


敬业奉献——张勇.jpg

张勇,男,汉族,1983年9月生,中共党员,十院航天电器所属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首席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张勇从业20余载,练就一身精湛技艺,破解多项加工难题,出色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组网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多项国防重要武器装备配套产品技能攻关任务。刃磨出2000余把适用各类零件的刀,将零件加工精度提升至微米级。他带领团队革新加工技术,将某产品合格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完成技术革新37项、数控优化600余项,获国家专利等多项成果,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他倾力传承技艺,通过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开展培训170余期,培训学员超5500人次,带出46名高技能人才及多名“全国技术能手”。


16.翁学新


敬业奉献——翁学新.jpg

翁学新,男,汉族,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贵州交投集团所属公路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翁学新在兴义环高峰林大桥建设中首创国内高速公路悬索桥混凝土主塔横梁整体预制吊装施工工艺,解决了传统横梁施工方式工效慢、高空作业风险高的缺陷。在首座“纯贵州造”悬索桥——牂牁江大桥建设期间,带领团队开发应用悬索桥上构多功能高效牵引施工工法、滚轮组件纵移吊装悬索桥索鞍施工工法、悬索桥吊索天车高效吊运安装施工工法等3项尖端悬索桥上构施工吊装工法技术,攻克了常规悬索桥施工低效能吊装难题;并创新“无导梁拖拉式顶推”工艺,开创国内山区大跨径钢梁顶推施工先河。其主持编制的《无落地重型贝雷梁支架施工技术标准》《钢混叠合梁桥面板预制安装施工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特殊结构桥梁施工工效。依托项目建设和自身劳模创新工作室,翁学新培养出30余名桥梁技术骨干,主持完成重点科技项目5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省部级工法2项,授权专利11项,带领团队累计获得贵州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13项,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银、铜奖9项,为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贵州方案”。


五、孝老爱亲模范(4名)


17.丁琪、古丽


孝老爱亲——丁琪 古丽.png

丁琪,男,回族,1971年12月生,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古丽,女,汉族,1973年6月生,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两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2009年,丁琪的弟弟遭遇婚姻变故,弟媳离家后杳无音信。2013年3月,弟弟突发疾病去世,三个侄子侄女孤苦无依。丁琪和妻子古丽已经有两个孩子,而且与父母共同生活。尽管家庭负担较重,可夫妻俩还是决定承担起抚养三个孩子的责任。10多年来,他们将三个孩子视如己出,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学习上给予精神鼓励。为让一家老小能吃饱穿暖,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靠在煤矿务工将三个侄子侄女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养育成人成才。夫妻俩的大爱义举成就了三个孩子的美好未来,让好家风传递到了下一代。


18.陈华锋


孝老爱亲——陈华锋.jpg

陈华锋,男,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遵义市桐梓县关工委副主任、桐梓县人民检察院一级主任科员,荣获全国文明家庭、遵义市道德模范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28年来,陈华锋用超越血缘的大爱扛起一个特殊大家庭——侍奉5位老人、照顾残疾姨姐、抚养两名非亲生子女。1996年婚后,陈华锋主动将妻子独居的外婆接回家中悉心照料19年,直至老人安详离世。对岳父母和残疾姨姐,他同样尽心尽责。岳母重伤住院,他日夜陪护一个多月,被医护人员赞为“亲儿子也难及”;岳父车祸去世,他强忍悲痛妥善处理后事;岳母癌症需20万元手术费,他四处筹借,负债累累。


尽管经济拮据,陈华锋仍然待两名非亲生子女视如己出,不仅保障他们的生活,更注重家风传承,以身作则培育仁爱之心。


19.罗毅


孝老爱亲——罗毅.jpg

罗毅,男,汉族,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黔东南州凯里市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兼军事科科长。


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他是一名忠诚的战士;在家人需要的时刻,他是一座沉默的山。多年来,罗毅与妻子克服长期两地分居的困难,在抚养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有精神障碍的母亲。2022年11月,父亲因脑出血瘫痪在床,罗毅的每一次休假、每一次轮休都化作最精心的陪伴,为父亲擦身按摩,陪母亲轻声说话,不能亲为时,细心安排好每一位亲人的陪护,确保父母身边永远有一双温柔的手。远在外地的他用实际行动让父母感知到:儿子就在身边。2025年3月,小儿子被诊断出股骨头滑脱,罗毅与妻子轮流在医院照护,协助小孩康复运动,辅导文化学习,还给儿子讲军旅故事,教他什么是坚强。在他和妻子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多次荣获“五好学生”。有人说,忠孝难两全,但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了新时代军人的答案。他让我们看到:孝老爱亲,不在言语,而在行动;不在朝夕,而在持久;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点点滴滴。


20.潘琴环


孝老爱亲——潘琴环.jpg

潘琴环,女,侗族,1974年4月生,中共党员,黔东南州天柱县凤城街道南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入选“贵州好人”。


2000年,潘琴环的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体弱多病的公婆和两岁的儿子。2015年,公公突发脑出血住院,她与婆婆轮流照料,喂饭、按摩无微不至;2022年,婆婆重病,她连夜筹钱救治,婆婆瘫痪后,她一边忙于社区工作,一边坚持带婆婆做康复,每天擦身、翻身,按摩消肿,变着花样准备餐食。婆婆常说:“我没闺女,琴环就是我的亲闺女。”这份真挚情感感染了整个社区,成为街坊邻里传颂的佳话。


来源 贵州日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玩转“五谷丰登” 邂逅“盛世花开”!2025贵州民族大联欢活动成功举办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