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瓜果飘香。10月18日,作为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的重要配套活动,以“乐享丰收聚”为主题的2025贵州民族大联欢活动在贵阳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盛大举行。
活动从正午持续至夜晚,通过沉浸式农趣体验、特色风物市集、民族文化展演及压轴视听盛宴,为市民与游客奉上了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兼具趣味与深度的民族团结盛会。
沉浸式农趣体验激活丰收记忆
当城市的广场变身“丰收乐园”,久居都市的人们得以亲手触摸土地的脉搏。白天的观山湖民族大联欢广场,化身为一个巨大的沉浸式农趣竞技场。“五谷丰登”体验区无疑是当日最火爆的所在,它将抽象的农耕文化转化为可感、可触、可玩的趣味互动,让男女老少在竞技协作中,将丰收的喜悦“玩”到了手里,更“玩”进了心里。
在“糍聚乡情”打糍粑活动中,只见男女老少轮流上阵,高举木槌,合力捶打蒸熟的糯米,“嗨哟!嗨哟!”的号子声与糯米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市民唐指兵带着孩子体验后,擦着汗说:“亲手打出来的糍粑格外香甜,让孩子也感受到了传统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合作的快乐。”
不远处,“玉粒归仓”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这里看似安静,实则紧张。只听“噼啪”剥玉米声此起彼伏,参赛者都专注于手中的玉米棒。中学生陈婧和妈妈、妹妹一起参与后分享感受:“看起来简单,但要剥得快又不伤手,真的需要技巧和耐心。”
在“鸡惠满满”游戏区,市民王先生正和妻子、孩子全神贯注地投入一场“赶鸡大战”。一家人手持巨大的“追鸡扇”,对着充气的“调皮鸡”奋力扇动,协同合作,最终获得了该组别的第一名。活动结束后,孩子非常兴奋,拉着父母迫不及待地赶去参加下一个游戏。
“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好,既能推进群体生活,还能让小孩更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活,希望以后经常有这类的活动可以参与。”王先生感慨道。
下午的“瓜王争霸赛”将丰收的具象表达推向高潮,各类饱满圆润的瓜果同台竞技,争夺“瓜王”桂冠,展现丰收的硕果累累,让现场观众共同见证丰收的喜悦与成果。
来自白云区的市民周义,以他精心培育的重达79.8斤的巨型冬瓜,一举夺下“超级瓜王”的桂冠。他激动地分享:“我是在抖音小程序上报名参加的。这个冬瓜从选种、天气、土壤到日常照料都很关键。”
而在趣味组别,家住观山湖的田磊带来的南瓜虽未获奖,但他依然笑容满面:“平时自己种来吃,绿色健康。来参赛主要是和大家交流种瓜心得,很好玩!”
这场竞赛,比的不仅是瓜果的个头与品相,更是那份对土地的热爱与分享的快乐。
“五谷丰登”体验区与“瓜王争霸赛”巧妙地将农事活动转化为全民参与的公共节目,成功塑造了“人人都是丰收主角”的浓厚氛围。它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堂生动的公共教育课,让年轻一代在欢乐中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让都市居民重温了农耕的价值与乡愁。
市集里的黔地风物与文化交融
如果说农趣体验是活动的“土壤”,那么集结了黔地风物精华的万象市集则是生长于这片土壤之上的“繁华盛宴”。活动彻底打破了“单纯售物”的模式,设立了黔茶、文创、美食、精酿四大体验区,引导人们完成一次从“逛市集”到“品文化”的深度跨越。
在“丰收集结区”,来自凯里绣里淘非遗集市的“龙传蝶”摊位前,几位年轻姑娘正在精心挑选融合了银器、刺绣的文创耳饰,“这是老银的手镯,含银量比较高……这些耳饰可以根据你们的喜好改成耳夹。”商户老杨热情地介绍道。
作为摊位负责人,老杨对活动效果非常满意:“去年我们也参加过民族大联欢活动,效果很好,所以今年组织了二十余家商铺一起来。今天每个摊位大概接待了100-200人,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举行,让大家能接触到更多非遗文创产品。”
在“烟火品鉴区”,“良叔有黔”的摊位前食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舒龙云正忙着向顾客介绍卤肉饭、甜不辣、台湾香肠等特色小吃。
“我们老板在贵阳开店已经有15年了,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让大家更了解我们的台湾美食。”舒龙云特别强调了食材的用心,“我们的香肠是纯肉肠,不加一点淀粉,很多原料是从中国台湾特意寄来的,保证原汁原味。”
活动现场,除了台湾卤肉饭,还有蛋包洋芋、豆腐圆子、章鱼小丸子等各类热门小吃,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万象市集成功地将市集的经济功能升华为文化体验与交流的平台。从黔茶会客区的山水清醇,到非遗文创的匠心独具,再到地道小吃与特色佳酿的味蕾碰撞,四大体验区共同构成了一个微缩的“多彩贵州”。它不仅是商品的展销地,更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公共空间,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舞台与夜空下的团结华章
当夜幕降临,活动的重心从分散的体验转向集中的艺术呈现。白天的丰收欢笑渐入尾声,一系列筹备已久的舞台文化盛宴与压轴大秀接连上演。
傍晚时分,乐队以《山水贵客》《风吹麦浪》《奢香夫人》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进行暖场,用旋律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和团结的深情。此外,活动还举办了颁奖仪式,向“瓜王争霸赛”及其他趣味竞赛的获胜者进行颁奖。
随后,极具民族特色的节目轮番登场。观山湖区石榴籽艺术团的开场舞《永远是一家》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紧接着,备受瞩目的《乌蒙村秀》华美上演,其中,情境舞蹈《婚嫁》作为其华彩篇章,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民族婚俗的浪漫与庄重,那些“一牵一送一生”的深情演绎,让观众深深沉浸于独特的生活场景与民俗仪式之中。
晚上八点半,整日狂欢的顶点如期而至。千年非遗“打铁花”率先登场,匠人们将高达1600℃的铁水奋力泼洒向空中,瞬间化作万点金星,犹如一场绚烂的“流星雨”,“金玉满堂”的古老祝福以其原始的粗犷和炽热,震撼了所有观众。
未等铁花的余温散尽,数百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夜幕中精准排列,变幻出“石榴”“中国结”等瑰丽图案,还有冷焰火随之绽放,科技感十足。一古一今,一火一光,在观山湖的夜空中完成了史诗级的同框与共鸣,共同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与时代活力。
从乐队演唱的情感共鸣,到《乌蒙村秀》对民族文化深度的挖掘与艺术呈现,再到非遗与科技交融的时空对话,这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乡土与都市的盛大联欢,最终将所有个体的欢笑与感动,汇聚成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最深情的礼赞。
丰收,是最动人的图景;团结,是最强大的力量;文化,是最深厚的内核。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创新性展演,生动展现了贵州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丰收喜悦,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传承的一次成功实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