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亩竹林迎来采收旺季 一根方竹笋带动20万群众增收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1日

清晨五点半,海拔1800米的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柏芷山还笼罩在薄雾中,笋农张仁洪与同伴们已踩着露水走进苍翠竹海。“天亮前采的笋最清甜!”他手法娴熟,一掰一抬,一根肥硕的方竹笋应声而落。这两天,全球最大的方竹笋基地——桐梓县14万亩方竹林迎来采收旺季,青褐相间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山间处处是繁忙景象。

“今年鲜笋预计能收入20万元!”箐坝村村民曾国庆一边采收一边笑着说。在狮溪镇,像他一样依靠方竹笋走上致富路的农户已有6000多户。近年来,桐梓县将方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依托20余万亩原生方竹林,大力推进人工造林,如今全县方竹林面积已突破100万亩,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方竹笋之乡”。

山下收购点一大早便热闹起来。遵义客商王金华正将满筐鲜笋搬上车:“一天拉1000多斤,每天净赚600多元,这些笋中午就能摆上遵义市民的餐桌。”重庆商人李松每年秋季都驻扎狮溪收购,他称赞道:“桐梓方竹笋品质好、香味浓、口感脆,在重庆、成都、上海都供不应求!”

桐梓县地处大娄山脉北麓,喀斯特地貌与亚热带湿润气候交融,在海拔1300-2200米的山间孕育出全球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方竹自然分布区。自2004年以来,该县先后获评“全国金佛山方竹标准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称号。

自2017年起,桐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扩大方竹种植规模,拓展产业链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方竹产业从采收向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

目前全县已培育20余家方竹笋加工企业,开发出无硫笋干、即食笋、速冻鲜笋等20多款产品,年加工总量突破2万吨。2024年,全县鲜笋产量预计达5.5万吨,产值6亿元,惠及群众近20万人。


上一篇:2025年“一带一路”中外媒体采访行在贵州启动

下一篇:1至7月,贵州省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14%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