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北盘江桥|北盘江上的世界第一,人类超级工程与自然的郑重握手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0日

微信图片_20251001143842_1599_33.jpg

微信图片_20251001143832_1598_33.png

地球的褶皱,峡谷的雄奇,江河的深沉,在这里集聚——这里是花江大峡谷。


古人经过此地,只能依靠古老的铁索桥,在峡谷间摇摇欲坠,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验。


如今,就在这山海相逢又决然断裂的地方,花江峡谷大桥横空出世,正将天堑变为通途。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1420米,桥面距水面高度625米,建设时间从进场到通车三年半。”这组数据深深地镌刻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的脑海中。


625米——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1420米——是“山区桥梁跨径之最”。


大桥侧记配图2.jpg

花江峡谷大桥(图/李允凤)


P1026066.jpg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次日,云渡服务区里前来看桥的游客(图/黄飛鸿)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超越。在喀斯特地貌上建桥,犹如在巨大的溶洞群上插针,工程师们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地下岩溶和破碎的地质结构。每一根桩基都要穿越地质的迷宫,寻找最可靠的支撑。


在这个“地球裂缝”上,工程师们运用科技与智慧,读懂了“风”的语言,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抗风屏障;采用全球首创的“智慧缆索”技术,为不可更换的“筋骨”植入了一套神经感知系统;在混凝土浇筑中,自主研发智能温控系统;就地取材,用废石打碎制成的机制砂;整合智能技术的“数字大脑”,即“数字桥梁”平台……


这座桥,是人类智慧与自然伟力的一次对话,更是人类超级工程与自然的一次郑重握手。


2023年5月12日,建设中的贵州省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 (3)_副本.jpg

2023年5月12日,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图/刘朝富)


2024年5月25日航拍的贵州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现场。 (11)_副本.jpg

2024年5月25日航拍的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现场(图/刘朝富)


2024年11月30日,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 (1)_副本.jpg

2024年11月30日,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图/刘朝富)


2025年6月29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拍摄的贵州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景色。 (2)_副本.jpg

2025年6月29日航拍下的花江峡谷大桥(图/刘朝富)


2025年8月25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拍摄正在进行静力荷载试验的花江峡谷大桥。  (2)_副本.jpg

2025年8月25日,正在进行静力荷载试验的花江峡谷大桥(图/刘朝富)


2025年9月16日,工人在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上施工。  (2)_副本.jpg

2025年9月16日,工人在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上施工(图/刘朝富)


大桥连接的不只是两岸的峭壁。它连通的,是历史与未来。桥的一头,是茶马古道上马帮的铃声依稀;桥的另一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脉动。


曾经,货物翻山越岭需要数日;现在,跨越天堑仅需两分钟。深山里的村寨,连接上了全国经济的主动脉。这座桥,是贵州从“地无三尺平”到“万桥飞架”的缩影。


当大桥通车的那一刻,它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成为了一种精神图腾。它象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再被山河阻隔,不再向天险低头。桥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如同峡谷中奔腾的河流,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奔向远方。


在这条跨越了亿万年的峡谷上,人类用最极致的工程,写下了对自然的敬畏,也写下了对未来的信念。这是贵州的奇迹,更是中国的速度。



上一篇:交通运输部: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下一篇: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