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教师节,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向老师送上祝福和感激,各地党委政府通过不同形式对教师致以关心和慰问。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传承文明,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表率,我们尊敬老师,爱戴老师,希望以自身努力回赠老师。在个人成长历程中,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师,也许便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老师在我们心中,总是占据着很高的位置。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教师已与以往的教书先生大为不同。然而,从古至今,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文化传承,教师的使命都是伟大的、神圣的。文脉赓续、薪火相传、家国未来,无不与教育教师息息相关。
使命神圣庄重,那么作为人民教师,究竟怎样才算不辱使命?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希冀教育者始终拥有宽阔胸怀、奉献精神。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以人育人的工作,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塑造生命”,她教书育人始终在践行“生命与使命同行”。老师之所以备受尊重,除了如一盏明灯点亮我们的求索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格力量、道德修养让一代代学子收获了感动和温暖,滋养了心灵和气质,塑造了人品和性格。心有大我、无私奉献,传道授业、启智润心,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便是选择了甘于奉献立德树人,便是选择了“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境界,而使命就承载于不断升华的生命之中。
优秀的教师不会凭空而来,需要崇文重教的土壤,需要一代一代地精心培育。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尊师重教,需知教师冷暖。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辛苦、忙碌的。把每一堂课都上成精品课,把每一个学生都记在心里,用心备课,悉心教导,不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做到。把培育人才的重任交到教师手中,那么也就需要党委政府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师的待遇保障,维护好教师合法权益。
尊师重教,需解教师忧虑。教师也会有成长中的“烦恼”,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需要有人关心,他们的潜能需要有人激发。有些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有些不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有些教师长期躬教偏远山区,有些长期承担太多非教学任务,有些担心职称评审,有些焦虑考核督查。这些困难和忧虑,学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加强培训、疏导,关心、排解,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根子在上级的问题,政府主管不能不察、不能畏难、不能视而不见,只有不断为教师排忧解难,教师队伍才能快速成长,学校才能昂扬向上。
尊师重教,需立教师榜样。近年来,国家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和以“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最美高校辅导员为代表的教师选树宣传体系,选树宣传“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时代楷模”李保国、黄大年等一大批教师重大典型。
掌声雷动、社会感动,感人至深的事迹、醉心教育的情怀,让我们看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是光荣的,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当全社会向他们投去尊敬的目光,就会让所有教育工作者看到,教师是幸福的,教师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做一名人民教师是自豪的、荣耀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需要“先生”,纵然科技变革带来教学方式一变再变,文明传承永远需要“育人育心”的灵魂工程师。在当前,面对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尤其需要教育勃发出更为强劲的动能,需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心中有阳光,才能给别人播撒阳光。选择做一名教师,就是选择了成为“发光体”,选择以生命点亮生命。祝每一位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桃李芬芳、眼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