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博会|贵州:破除“数据孤岛” 走向数据价值“高地”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17561204273203.jpg

在数据要素被视为新时代“黄金”的今天,公共数据正成为贵州破除“数据孤岛”、点燃企业数据价值释放引擎的关键牵引力。


刚刚过去的7月,贵阳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成功跻身国家级试点,“这标志着贵阳市在公共数据运营、数据要素市场化等关键领域赢得国家级先行先试资格,巩固其全国大数据‘试验田’地位,是驱动城市从‘数据存储中心’向‘数据价值高地’跃迁的核心抓手。”贵州大数据集团数据事业部运营总监龙婕表示。


微信图片_2025-08-25_180858_711.png

作为试点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方,贵州大数据集团同时承担着贵州省政务云平台的建设使命,构建了上联国家、横联部门、下通市县乡村四级的省级政务云平台,实现全省政务部门数据的“一盘棋”归集、管理和使用。


“这意味着我们所能调动的,不仅是贵阳的数据,更是全省的公共数据资源。这也是贵阳相比其他试点城市独一无二的优势。”龙婕介绍,依托省级统筹和省市一体化协同发展优势,通过数据平台、制度与管理的深度整合,能有效打通跨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生产、治理、交易、应用全生命周期闭环。


贵阳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本质上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个蓬勃生长的“数字生态圈”,致力于汇聚数据提供方、需求方、开发团队和应用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创繁荣的数据要素市场。


微信图片_2025-08-25_180835_959.png

这一创新实践,直指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中最棘手的难题——许多企业仍对数据共享持观望态度,“不愿供、不敢供”成为普遍现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数据资产边界不清、收益机制不明确,企业担心‘供了无回报’;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数据安全、合规要求存在理解盲区,缺乏必要的治理能力与合规手段,担心‘供了有风险’。”贵州大数据集团数据事业部数据架构师王似巍一语道破。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线上“贵阳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与线下“贵州大数据集团数据开发利用加工基地”协同发力,共同构成了贵州探索的重要驱动力量。与传统数据平台不同,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基于“共识治理”机制,吸引和推动多方共同参与数据产品与场景开发,并严格遵循“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的安全原则,同时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使用留痕和可追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数据价值利用。


而线下的贵州大数据集团数据开发利用加工基地,则成为这一数字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物理支撑。贵州大数据集团数据开发利用加工基地于5月29日揭牌投产,联合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白云区政府共建而成,是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空间、数据产品开发利用、产教融合、产业生态培育四位一体的数据要素创新基地。是贵州数据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实体工厂”。


IMG_7730.JPG

贵州大数据集团数据开发利用加工基地标注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香琳/摄)


王似巍介绍,基地依托贵州省公共数据平台,已获得贵州省内48个厅局115个数据资源、14.7亿余条数据资源授权,涉及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知识产权相关数据资源,构建了从数据接入到产品出域的完整流程体系。目前,已经打造62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初级产品,18个二级产品,已覆盖金融、交通、用工等领域,实现了公共数据的“可用、可控、可计量、可交易”。


“线上+线下”两者协同发力,以公共数据“率先下场”开展示范运营,清晰展示了“数据如何供、谁来用、怎样分利、安全如何保障”的全流程样板,有效降低了企业对数据流通的风险顾虑,提振了参与信心——数据要素的真正流通,从此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基地的首批产品已催生出诸多应用成果。贵阳某大型物流平台企业接入“运单合规性验证数据产品”后,将人工抽检升级为基于交通、税务等公共数据的自动核验,已完成超380万张运单的智能验真,助力企业合规开票超30亿元,显著降低了合规成本,增强了市场信誉和业务拓展能力。


“最初企业以为只能调用本省数据,没想到我们通过国家级渠道接入了全国范围的数据资源——数据的广度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最终的产品效果完全超乎他们的想象。”王似巍笑着说道,“客户真正感受到了跨界数据融合带来的巨大潜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下一篇:避暑纳凉贵州行|贵州红色旅游跃居暑期全国前十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