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移动影院” 温暖山乡夜晚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4日

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层峦叠嶂间,有一群特殊的 “光影使者”。每当暮色漫过山脊,他们便独自驾车,载着整套放映设备,在蜿蜒山路上颠簸前行,为麻山深处的村寨搭起露天“移动影院”。


十年如一日,他们用光影在山乡织就一条文化传播路,让每一个夜晚都因这场“流动的盛宴”而温暖明亮。他们,就是大山里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


a87068a0-1ede-4ab6-8f41-fe97765798b9.png

吴江红是其中一员,家在紫云自治县南面的猴场镇尅座村。天未擦黑,他已扛起设备出门——这是他8月第23场放映,目的地是海拔千米的芭茅苗寨。山路蜿蜒如绳,他得赶在夜色浓前抵达。


夜幕刚垂,芭茅村羊寨组就因他的到来热闹起来。“放电影咯。” 小组长的吆喝声穿透暮色,村民们陆续围拢,或坐或站,趁着调试设备的时间唠着家常。当屏幕亮起光,一场别开生面的 “坝坝电影” 正式开场。


村民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跳动的光影,看得入了神。曾经沉寂的山村夜,被这束文化之光点亮:老人眯眼笑着追忆往昔,孩童凑在幕布前数着画面里的角色,寻常夜晚也有了声画交织的热闹。“我分包 25 个村,每月轮着转,一年要放 300 场左右。” 吴江红擦了擦额角的汗,眼里带着笑意,“工资不高,但看着大家乐呵,值。”


“白天忙农活,晚上本就闷得慌,现在电影送到家门口,吃完晚饭聚着看,多舒坦。” 村民的话里满是满足。


4f036c7c-1991-4ce8-a874-f1ad6defe7a8.png

同一时刻,紫云自治县北面的猫营镇长兴村,老放映员李小仲也忙着给乡亲们放电影。村民们围坐成圈,笑声、议论声混着银幕里的声响,让山村夜晚格外鲜活。“这边人集中,我一路用喇叭喊,暑假里来的娃娃尤其多。” 他边调设备边说。


自2013年起,李小仲便踏上了这条放映路。一人一车一套设备,在山坳村寨间穿梭了十余年。第一套设备陪他跑了七年,跑遍猫营镇、白石岩乡等23个村寨,放了2000多场,设备都用得“退休”了。


设备换了,初心没变。如今他仍带着新设备奔走山间,追着寨子的灯火送电影。“十几年了,只要还有人等,我就继续放。”


922b7fe8-fd3b-49fb-be6b-b4ddea8d7426.png

智能手机普及后,每晚的观众从最初的上百人,渐渐变成只剩留守老人与孩童。但李小仲收拾设备时总说:“只要还有人看,我就不歇脚。”


这份坚守的背后,是紫云自治县对文化惠民的深耕。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努力将农村公益电影打造为面向基层的重要宣传阵地,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力组织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不仅为农村群众送去电影大餐,还以电影为载体,通过“公益电影 ”的方式,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落到了实处。


今年上半年,全县162个行政村播放公益电影近1000场。


“我们组织了7名放映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将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影片,送去村镇社区,为广大群众送去文化大餐,让一部部观众喜爱的影片,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们也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不断优化影片订购和放映结构,播放更多符合群众需求的影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紫云自治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紫云自治县将继续守好“文化惠民”初心,以送电影下乡为抓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振兴的力量浸润山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贵阳机场国际货运中心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万吨

下一篇:多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9月1日起执行!贵州已提前调整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