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收姜年,近日,镇宁自治县各地的生姜都进入了收割期,农户在地里抢收生姜的同时,各路收购商也纷纷前来"抢收",让农户的生姜在地里就切实解决了销售问题。
在镇宁自治县革利乡窝子田村龙涛的生姜种植基地里,龙涛正在和黔棠姜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商商议着这批生姜的价格,首批生姜由于管护得当,不仅品质好,产量也非常高,赢得了收购商的青睐。
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夏应书 :“我们黔棠姜公司对整个镇宁县今年种植的生姜做了收购计划,今天我们到现场看看所采购的生姜(品质),给他们进行一个定价,革利种出的这个姜品质还是比较好,在我们公司里面这种姜算一等姜。”
革利乡窝子田村种植户 龙涛:“我种了30亩,每亩的产量预计在8000斤以上,质量好了,到市场里面去,收购商都是抢到买,在卖这方面我是不担心的。”
生姜的品质不仅给龙涛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为当地百姓的收入增加提供了保障。在龙涛的生姜基地务工的村民,以每斤两毛钱的生姜来计算当天的务工工资,为了多劳多得,在地里务工的村民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地抢收生姜。
镇宁自治县革利乡窝子田村村民 朱买妹:“今年这个姜种得有点好,我个人(每天)采七八百斤,按两毛钱一斤算(务工费),一天算下来七八百斤要有100-200块钱一天。”
已经种了20多年生姜的郑勇,掌握了生姜的种植和保存技术,多年来,他在各县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生姜种植基地。今年,他把基地建在较为偏远的镇宁自治县革利乡,在这里流转了三十多亩土地进行生姜种植,为村民们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销售渠道,从而带动着周边农户进行生姜栽种,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黄果树白水镇乌拉村种植户 郑勇:“一亩种得好(产值)会达到一万斤,我的这个(亩产)达到8000至9000斤,现在收去存放和卖出去的有八九万斤了,剩下的还有十五六万斤。”
贵阳收购商 漆国鹏:“我们这个姜品质好,味道好,比其他省份的姜都好,我们喜欢这个姜,所以我们收购得比较好,预计在我们这里要定三百吨,今天至少要拉十吨走,趁着这个天气我们赶紧把它抢购完。”
山地地形为镇宁小黄姜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黄姜的大面积种植成为了一条优质高效、百姓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经济。据了解,2018年,镇宁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办共规划种植10万亩生姜,目前完成种植了10.8万亩,完成计划数108%,今年预计小黄姜产量可达21.6万吨。
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下,镇宁小黄姜还依托黔棠姜公司企业来帮助姜农解决小黄姜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销售等难题,通过保底收购方式,促进姜农增收,推动了全县小黄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联播记者:杨代香 镇宁台:杨婷 报道
上一篇:提车拖延又加价 买家拒买索赔偿
下一篇:镇宁打硐村:刺梨丰收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