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华萍:以仁爱之心推动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熊华萍是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卫生院副院长,20年来,她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优秀院长,以满腔热情为病人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作为关岭自治县人大代表的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医疗卫生奔走,提出一个个优质建议,推动着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岭关索街道卫生院副院长 熊华萍:“母亲尽量不要吃刺激性的东西,比如辣椒、这类似的东西,少吃点这些东西,尽量不要抱娃娃到花草多的地方去。

  早上不到八点,卫生院里就坐满了前来看病的村民,刚给患者叮嘱完注意事项,开好药方,熊华萍又马上来到疫苗接种室,给孩子们接种疫苗,她一个人身兼数职,充当着医院的“多面手”,像这样忙绿的情景,只是熊华萍20年无数个工作日里最平常不过的事。

关岭关索街道卫生院副院长 熊华萍:有时候病人多的时候我们哪头忙我们都要顾哪头,打针输液什么都要做,在怎么忙我们都要打起精神,来完成我们的工作,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你一旦有点疏忽,可能就关系到人的生命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义务人员都是尽心尽力的在做。

关岭关索街道卫生院院长 安露:我们患者老百姓来找到她服务,即使到就餐时间吃饭点,她都不吃,非要把我们病人处理好,妥置,安顿好再去吃饭。

  每天下来,熊华萍都要接待70余位病人。忙完院里的事,熊华萍又马不停蹄的赶到罗国英老人家里,为老人送去治病的药。罗国英家是关索街道大桥村的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7岁的他患有脑卒中后遗症,一家六口人都分别患有不同的病症,熊华萍在了解到他家情况后,主动上门,时常为老人和他的家人免费提供药物治疗和健康体检。

关岭关索街道卫生院副院长 熊华萍:“这个一次吃三颗,这个要记好,三颗,这个一次只吃一颗,这个一次也是一颗但是隔一天一次,过段时间我来后就再根据他血压情况就诊。”

  每当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时,罗国英老人就会打电话给熊华萍,对老人来说,总要让熊医生瞧上一眼,他才安心。

关岭关索街道大桥村村民 罗国英:“我的病严重了就喊熊医师来帮我看病,送药这些给我,几次了,熊医师对我关心得不得了,我谢谢她了。”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走访出诊的过程中,熊华萍发现,由于不了解政策,很多外出务工回来的村民不知晓异地就医转诊可享受医疗报销的政策,导致就医费用的多花费。2017年,作为关岭人大代表的熊华萍就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大新农合政策宣传,提高补偿比例,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的建议,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和相关人员都投入到新农合医疗保障政策宣传中,提高了老百姓的政策知晓率。

关岭关索街道卫生院副院长 熊华萍:我们现在得到实惠的人很多,我们通过走访,我们一些住院病人他们报销比例都是达到享受到医疗保障的政策,我们有些甚至报销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还有我们现在一站式的服务他们不再满处跑了。

  代表的“位”是人民给的,就要为民有所“为”,这是熊华萍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基层的卫生人员的她关注着每一个涉及医疗卫生的问题。熊华萍了解到,村级卫生室的村医由于需要承担各村所有公共卫生事务和一般诊疗,工作量大,待遇低,导致各村村医换了又换,留不住人才,村民们看病难。为此,熊华萍在2011年提出了《关于提高村医待遇的建议》,让关岭村医工资从建议前的200元增加到2000元,为基层医务人员的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岭关索街道大地庄卫生室村医 谢鸿艳:我们待遇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我们也能安心的为村民服务,现在也能稳心下来,在卫生室待好,做好老百姓的预防工作,公共卫生这块,我们做起也比较安心。

关岭关索街道卫生院副院长 熊华萍:当我提出的这些建议,都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甚至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的时候,我心情感觉特别的激动,同时也感到很欣慰,满满的成就感。同时这种成就感让我在以后更要贴近老百姓走进老百姓,再提出更多好的建议,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20年行医路中,熊华萍风里雨里,随叫随到,把病人当亲人,用仁心仁术守护着当地群众的健康,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青春韶华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为父老乡亲当好“健康守门人”,也以仁爱之心推动着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岭关索街道卫生院副院长 熊华萍:在以后的工作中,除了做好我本质工作以外,认真负责地去看好每一个病人以外,同时作为人大代表,我更好的去履行我人大代表的工作职责,提出更贴切老百姓的建议,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

  新闻联播记者:吴传娟 吴琪 报道

  

  


上一篇: 安顺:755名农业专家助力脱贫攻坚

下一篇: 我市启动“119”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