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播 大发展 (上)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1日

  农村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紧扣农民的需求,发挥了传播信息、宣传整合、提供娱乐等多项功能,是农民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在中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重组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用高音喇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到如今的“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40年来,安顺农村的村村通广播覆盖率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实现了从“大喇叭”到“无线广播”的升级变化。

  现场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咬定目标,苦干实干...

  这是镇宁自治县刚刚录制完毕的脱贫攻坚专题广播,虽然现在农村,几乎每户人家都已经有了电视,大多数人也用上了智能手机,但是听广播却一直是大伙丢不掉的一个情结。因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播还是乡镇、村社的主要宣传工具,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一辈子就靠着村里的一个大喇叭或是家里的一个小收音机来了解大事小事。

  镇宁自治县马鞍山村的李荣贵生于上世纪60年代,和其他村民一样,从小听着广播长大,他回忆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收公益粮的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就会响起。

  李荣贵:在80年代我们村电才通,电通以后,我们村的村村通广播已经形成。

  到了90年代,村里开群众会,号召大家投工投劳修路修渠,已经用上了有线广播。2014年,他负责了村里的工作,诸如收合医、收社保、卫生管理、政策宣传这些事,也全都是用广播通知。

  李荣贵:广播对我们农村人来讲呢,确实是最好的宣传工具,关系到千家万户。

  村民陈怀学对广播则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在他的印象中,记得最清晰的是读书时候做广播操的情景:

  陈怀学:刚开始还没有通电的时候,学校里没有喇叭,广播操的时候都是老师在那里喊一二一。后来,有广播以后,广播一放起,我们学生些就集合。

  现在,陈怀学负责村里的宣传和广播站维护工作,几乎是每天都要和广播打交道。

  陈怀学:喇叭你看它小,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是很多的,第一,节省时间;第二,节省村干部到处去跑,现在喇叭一通知,大家就集中来了。

  陈怀学说,现在“村村通广播”已经覆盖了全县的各个村寨,已然变成了政府部门与农民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它不仅可以传播农业知识与技术,还可以把国家的农业政策、农民政策、农村政策传达给广大的农民,把政府想做、要做的事告诉农民。

  目前,镇宁自治县已有简嘎乡、沙子乡、革利乡、马厂镇等地实施了“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收到良好效果。农村广播为村民随时随地收听信息提供了方便,农村广播也具有了其他宣传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

  镇宁自治县文广局副局长马宁:镇宁县14个乡镇、街道,194个行政村共安装有线广播149个,全县广播覆盖率达76%以上。广播安装后收听到的信息多了,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也给新农村工作开展带来了便利。下一步,我们文广部门将力争在2019年以前,全县194个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真正做到农村广播村村响,长期响,优质响。

安顺台记者:呼唤


上一篇:省、市残联对镇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发放创业就业扶持金

下一篇:重拳出击 我市开展冬季道路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