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食用菌产业脱贫致富“菇”舞人心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8日

  

  12月初,在镇宁县白马街道办民族村的食用菌大棚基地里,连片的大棚内,密密麻麻的小菇竞相窜出、长势喜人 园区内,条菌棒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工人正在完成着装袋、摆放、装车,记者发现除了生产线上以外,大棚里采收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妇女。梁秀芬就是在里面务工的一员,早年的时候自家都是靠家中的土地种植农作物。

镇宁白马街道办 民族村 村民 梁秀芬以前自己种庄稼拿来卖,收益也不好,也赚不到什么钱,家里比较困难

  据了解,民族村是白马湖街道办三个贫困村之一,全村产业发展滞后,全村还有133个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依然很高,为了改变全村现状,白马湖街道办经过讨论决定,采取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

镇宁白马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王权有我们采取的是两个合作社合作的模式,因为我们合作社缺技术有资金,所以我们寻找了另外一家合作社,他是缺资金有技术,所以我们两家合作社在党工委的领导下用产业发展资金抓食用菌的项目,目前总共拿到县扶贫办200万的扶贫资金,同时有九户农户用了特惠贷入股合作社。

  据了解,三个贫困户负责种植管理一个大棚,平均每个大棚种植4000棒计算,每个菌棒成本价为6元,平均可产鲜菇1.50公斤,每公斤收购均价6元,一个大棚半年能创收3.6万元左右,减去菌棒成本,每户贫困户利用半年时间可增收1.2万元。

镇宁县白马街道办 民族村 村民 梁秀芬我们家两个这个月也有4500多块钱左右工资,以前现在家里面没有这个项目,都是在家里面靠种庄稼,只能够解决自己吃,小孩上学就很困难,现在有这个项目了,每个月的收入,小孩也够用,我们心里面很高兴,也很舒服。

   目前,基地在白马街道办民族村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以种植平菇为主,按照农户自愿合作的原则,合作社负责食用菌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统筹管理、菌棒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贫困农户负责菌棒成本投资与日常种植管理。采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为周边110户农户实现务工、土地流转及销售废弃农作物或入棚栽培菇创收,其中41户贫困户通过种植收益及初加工创收实现脱贫。

镇宁白马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王权有这个项目我们采取的模式是今年起步的按照6%的红利分给贫困户,目前41户每户可以分到2900多块钱的红利。从2019年开始,每年是按照10%的红利分给老百姓,当然我们另外入股的九户贫困户老百姓还有入股的分红,剩余的红利就是两个合作社50%的分红。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去年的7800元左右,要增长到今年的9000元。

外宣记者:凃文俊 刘庆 报道


上一篇:农产品有销路 老百姓有收益

下一篇:菌草延伸产业链条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