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顺(越秀)农牧有限公司探索生猪养殖与绿色种植相结合的“种养结合”模式,让传统养殖业焕发新生,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进西秀区大西桥镇的田间地头,100余亩白玉丝瓜和上百亩药用菊花进入采摘阶段。丝瓜架搭成绿色的长廊,藤蔓缠绕着竹竿,工人们戴着斗笠,手中剪刀“咔嚓”“咔嚓”剪下丝瓜。转过田埂,采花人双手在花丛间翻飞,轻捻花托,摘下花朵。

这些连片的农田,位于安顺(越秀)农牧有限公司附近。公司里生猪养殖产生的污粪由专业的人员回收处理后,沿着铺设好的管网运送到田间作增肥,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项目配备先进环保处理设施,用于处理场区粪污,粪污经固液分离后分两部分进行处理,污水经UASB、两级A/O生化处理以及后端加药深化处理后达到农灌标准用于农作物种植灌溉。固体粪污经过立式好氧发酵罐发酵处理后,产出的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安顺(越秀)农牧有限公司环保种植负责人蔡亮说。

该公司秉持“环保场、健康猪、联农带农”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规模集约、科技智能、精益管理、种养结合四大核心优势,将养殖环节与数字化智能系统、农作物种植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养殖—有机肥—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既为生猪养殖提供天然生物防疫屏障,又有效消纳养殖废弃物,形成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闭环。
“项目投产运营后,流转周边消纳种植用地700余亩,增加当地村民收入。目前700余亩消纳种植用地已与多家专业种植单位进行合作种植。种植期间每天用工人数达200余人次,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蔡亮说。

如今,这种种养结合模式达到“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三效协同,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向绿色、循环、可持续转型,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