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贵州的钱理群,年近九旬最爱的人生是“现在”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17630016654948_a.jpg

钱理群和贵州年轻朋友送他的布偶。


木当村,一个青山环抱中的村子,钱理群的学生杜应国的“绿隐山房”就坐落其间。这个位于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的三层楼乡村民居,是钱理群回到贵州的乡居之地。


乡居的温暖


这次来贵州参加“屯堡·家国六百年”2025屯堡文化大会的钱理群,除了出席相关活动,都在“绿隐山房”乡居,休养身心。他第一次在这里小住是2019年10月,他的夫人刚辞世,安顺的朋友们特意把他从北京接来,安顿在“绿隐山房”。那时楼房刚刚落成,还显得空荡冰冷,加之贵州农村秋冬季的湿寒,对老年人似乎并不友好。但这并不影响这里成为钱理群在低谷时的好去处,贵州乡野的真山真水,以及和贵州老友相聚带来的慰藉,足以抵挡生命中的寒冬。


17630016651474_a.jpg

位于木当村的“绿隐山房”,匾额上是戴明贤的题字。


这个季节“绿隐山房”最聚人气的地方,就是那间有铁炉子的房间。这种烧煤的,充满怀旧气息的铁炉子,只有在乡间还能见到——1960年到1978年,钱理群在贵州的18年间,它应该是贵州冬季取暖独霸“C位”的“爆款”。也正是那期间,钱理群身边聚集了一批有追求与思想的青年朋友,他们下过乡,有的进了工厂,有的打零工,但都喜欢读书,有极强的现实关怀,也处于极度的精神困惑中,渴求探索真理。杜应国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进屋时,钱理群刚吃完早餐,被杜应国搀扶着,走到铁炉子边坐下,脸上带着他标志性的老顽童一般的笑。


17630016667063_a.jpg

钱理群品尝遵义鸡蛋糕。


我们的聊天是从一场“贵州特产品鉴”开始的。同行的都是钱理群在贵州年轻一代的朋友,大家带来了各种特产:刺梨汁、遵义鸡蛋糕、绿茶、辣子鸡、酸菜蹄膀……一件一件拿出来,给钱理群介绍,活脱脱的“直播带货”;钱理群则喝一杯刺梨原液,又吃一块遵义鸡蛋糕,再闻一闻清香的绿茶,笑眯眯地点头说“不错”的样子,又很像“买家秀”。


聊天时,安顺的篆刻家董绍伟来了,带来了学生送给钱理群的礼物——一幅钱理群画像。画上的钱理群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举起一杯酒。那是让作者印象深刻的画面,因为举杯的钱理群当时说了一句敬酒词:“来!敬年轻人!”这句话也被印在了画像上。


17630016666455_a.jpg

贵州“真人”


贵州带给钱理群的精神滋养,他最强调的就是“真山真水真人”,而“真人”又是最关键所在。他口中的“真人”,就是那群相交大半个世纪的贵州老友。“他们是在我落难时认识我的,他们目睹的是我的真实的平凡人生,我的所有弱点、不足、臭毛病,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而我的真正价值,他们也心里有数。因此,我一直说,真正理解我的,是贵州老友。他们都是凡人,也把我当凡人看,我回到他们中间,自然流露我的人生本色。”


每次回贵州,钱理群的贵州老友们就会赶来,聚在他身旁。那个画面家常而有趣:一群人围桌闲聊,各自“捐献”点海阔天空的话题、新旧各半的故事、心领神会的笑话,就能其乐融融半日。钱理群是中心也不是中心:每个人都会不时对他嘘寒问暖,但很多家长里短他也加入不了,于是他们说他们的,钱理群面带微笑坐中间,当个“纯象征意味”的存在。即便如此,他也很是松弛和享受。他曾经说:“安顺的朋友的生命形态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与地方文化传统都有所吸取,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这让他“回到贵州,就有回归大地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贵州确实是我的精神栖息地。”


17630016669863_a.jpg

只要钱理群回安顺,就总有老友前来相聚。


贵州著名文化人戴明贤和袁本良,是钱理群反复提及的贵州挚友。他们和他,个性互补的三个人不仅是一生至交,还共同倡导并积极参与了包括《贵州读本》编撰在内的诸多贵州地方文化建设实践。他认为拥有这样的本土文化人,是贵州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财富。


钱理群形容戴明贤先生是“恂恂醇儒”,本良则自有仙骨,他们和钱理群个性迥异。“可是我就喜欢和我不同的人交朋友,”他说,“因为对方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形态,是我们各自内心所有并向往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了,现在在对方身上得以实现,就会感到那是另一个自我。”他说互补的人在一起,生命变得完整。


17630016669159_a.jpg

2019年10月,戴明贤(右)和袁本良(左)来“绿隐山居”探望乡居中的钱理群。


钱理群的“OOTD”


8年前和钱理群做过一次深入访谈,那时他搬进养老院才两年,他说读书、思考与写作,占据了他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我整天想的都是精神问题,我和朋友的交往,和来访者的交流,都只谈精神问题,从不涉及世俗生活。”据说还真有人坐飞机赶来,指明要和钱老谈精神层面的问题,谈了三四个小时以后,多少过了点瘾就走了。“这就意味着,我在一些人心目中是一个纯粹的精神性的存在,事实大概也是如此,我突出了人的精神性这一面,世俗性一面就有所欠缺,这可能是一个特点,但同时也是一种缺陷。”


但这次再和他聊起养老院里的日常,钱理群说是有变化的,“现在是边玩边写”。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加起来已经有三小时。在养老院风景优美的绿化带里散步、玩玩健身器械、晒晒太阳,“真的非常舒服。”他还很满意自己和自然相处的方式:“每天都用好奇的眼光,看同一个地方,看今天的这棵树是什么样子,明天又有什么变化,每天都有新鲜的感觉。”在他看来,“回归自然”并不需要去到特别的风景区,只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身边这些小小的自然变化,哪怕一棵树上的叶子,“这本身就是很大的享受。”


17630016674063_a.jpg

“绿隐山居”里摆放着的钱理群和戴明贤袁本良杜应国(右1)的老照片。


写作的时间如今也压缩到了每天三小时。和以前一样的是,每天还是要看电视剧。“而且我看电视时,就完全放弃了思想者的角色定位,也不是用文学研究者的眼光去评头品足,而纯粹是为了休息,因此,什么电影、电视节目,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日常生活的趣味,这些年钱理群也越来越能够感受。他说以前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玩,现在在补课,这也是带着强烈的自觉意识的,“我这个人一切都有自觉性”。


突然听到钱理群抛开一贯的“宏大叙事”,聊起日常生活的趣味和衣食住行的文化,的确太有新鲜感。看着他身上焕然一新的鲜红的毛衣、咖啡色的羽绒背心和杏色裤子,突然意识到网络上流行的OOTD(今日穿搭),钱理群也是有的。按捺不住好奇:“今天的穿搭风格是您自己设计的吗?衣品不错嘛。”他的脸上立刻涌现出孩童一般的得意:“对,这就是我很大的一个变化,回归日常是种艺术。”


17630016676460_a.jpg

钱理群和杜应国已有半个世纪“亦师亦友”的情谊。


“我是谁?”


前不久,一段钱理群在养老院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视频在网上爆火。镜头里,胖乎乎的他正在沙发里“葛优躺”,脖子上套着“口水兜”,穿着白边布鞋的脚在悠哉悠哉地摇晃,嘴里吃着巧克力雪糕,还像个叛逆的小孩儿一样跟记者说自己有糖尿病,但还是要每天一根雪糕——这个松弛、率真的老顽童形象,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了他。


他不再只是公众心目中那个有强烈而自觉的历史使命感的社会性、时代性、政治性的钱理群,而这也正是钱理群本人想表达的: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性化的他。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个行走于大自然中,观察一草一水一木一石,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也因此获得‘新生’的钱理群;那个回归童年,依然保持儿童天然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钱理群,还有没有来得及呈现的、具有艺术天性的钱理群,天生的表演家的钱理群,喜欢作怪相的另一个钱理群,等等。”


17630016672066_a.jpg

2015年,钱理群搬进养老院,迄今10年。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一直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而关于“我是谁”这样的哲学终极问题,尽管一生都在追问,却只有到了晚年,卸下社会身份,才真正有了寻求答案的可能与迫切性。“这时候,你就可以脱下面具,认真想想:我是谁?真正属于我,我最想要的是什么?现实的我的人性,有什么谬误,需要调整、纠正?已有的我的人生,有什么敏憾,需要弥补、发展?这样,老年就绝不是简单的生命的终点,而是可以‘再出发’的。”


大概就是这样的乐观,让他年近90岁仍在上下求索,永远进击,绝不回头,同时又特别地安详从容。他说自己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一方面永远敢于自我批判和颠覆过往,同时对于未知的世界,又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童年的特点,而这个精神指向的童年,很多中国人从小到大,都未曾真正与之交会。


这位“每天一根雪糕”的老头儿,在自己的摄影集里各种扮鬼脸的老头儿,深知“终有一天会被遗忘”却仍在自我更新升级的老头儿,如他所愿,仍是小孩。当被问到“如果可以穿越,您愿意回到人生中哪个阶段”时,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吐出两个字:“现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民俗盛宴 福利加码|贵州秋冬文旅“好戏连台”

下一篇:北京协和医院来了,首批帮扶专家抵黔!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