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冰箱贴,半部贵州志!它的走红远比你想象的深刻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在贵州没带冰箱贴回家,总觉得这趟旅行少了收尾的仪式感。”如今,这样的感慨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游完贵州后的共同心声。


“以前我爸爸那一辈集邮,现在我们集冰箱贴。冰箱门上密密麻麻的贴片,每一块都是我的旅行勋章。”在贵阳青云路步行街的文创店前,刚买完苗绣冰箱贴的90后游客林霖道出了当下年轻人的旅行新共识:就像爬山要吃烤肠、逛街要尝小吃,到贵州的年轻人早已把文创冰箱贴列入“必体验清单”。


1.jpg

密密麻麻的冰箱贴是不少人的旅途记忆。图/小红书@Raina


它并非昂贵的伴手礼,更像一碗肠旺面、一口丝娃娃般接地气的民生符号,默默承载着“来过、见过、记住过”的朴素期待。这种“无贴不成行”的默契,正折射出贵州文旅文创扎根民生、链接青年的新玩法。


2.jpg

贵州元素的冰箱贴款式繁多,各具特色。图/小红书@Raina


冰箱贴的受欢迎,与年轻人“反套路旅游”的风向不谋而合。如今的年轻游客偏爱逛老街、吃小吃、体验非遗技艺的民生玩法,冰箱贴恰好成为这种深度体验的“物化载体”。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超七成年轻游客购买文创产品时,最看重“能代表当地特色”和“有生活感”,这也正是贵州冰箱贴的优势所在。


3.jpg

除了民族风的冰箱贴,卡通形象的冰箱贴也同样受欢迎。图/袁蓠芊


贵州文创冰箱贴的核心在于其造型设计与民族特色、地域风貌及本土风味的深度融合。创作灵感广泛根植于贵州的民族文化、自然地标与市井生活,让地域特色在方寸之间得以具象呈现。


4.jpg

当景点与冰箱贴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图/小红书@Raina


例如,以刺绣纹样出圈的冰箱贴,其造型设计便是“蝴蝶妈妈”等民族特色纹样,连同民族服饰中的花鸟鱼虫元素与现代时尚相融合;有的冰箱贴是银饰造型,凝练了民族银饰中独特的吉祥图腾,将传统器物转化为便携的文化载体;有的冰箱贴是蜡染风格款式,则还原了蜡染特有的冰裂纹理与蓝白渐变特质,以自然纹理传递东方美学意境。


同时,冰箱贴的创作灵感也延伸至本土美食与地标景观:折耳根、洋芋等贵州人日常喜爱的风味食材,通过卡通化、简约化的设计融入造型,使美食的烟火气成为可携带的旅行记忆;黄果树瀑布的壮阔轮廓、梵净山的云雾缭绕、侗族鼓楼的飞檐翘角、苗族吊脚楼的错落格局等地标元素,也提取为鲜明的设计符号,让山川风貌与人文建筑化为可见可触的旅行印记。每一处设计,都与贵州的文化、自然与生活气息紧密相连。


5.jpg

极具地方特色的冰箱贴也能留下专属回忆。图/胡玉山


贵州文创冰箱贴的走红,同样离不开成熟线下聚集区的支撑。这些区域本身便是民生与文化的交汇地,使冰箱贴的购买自然融入旅行日常。贵阳青云路步行街及相邻的青云市集,堪称“文创与烟火的共生样本”:除了“贵阳礼物”集合店紧邻美食店面,让游客在品尝美食后顺手挑选冰箱贴,市集内的特色小店更将文化创意融入市井烟火。例如,主打民族元素的“雀亦”店内,陈列柜整齐摆放着扎染纹样冰箱贴、苗银纹样相框,旁边还搭配苗绣吸水杯垫等趣味周边。店主会主动介绍冰箱贴的刺绣技法,让挑选过程变成一场迷你文化科普。“春涧集”将传统纹样转化为冰箱贴、蜡染包包等实用小物,手作纹路中蕴藏匠人温度;“立即来黔”的苗族银帽子冰箱贴,也成为不少文创爱好者必逛的店铺。


6.jpg

大火的银帽子冰箱贴。图/侯萌


太平路同样是文创爱好者的聚集地,游客在逛街之余喝杯本土咖啡,也能在沿途的文创小摊挑选心仪的冰箱贴。这里的店铺延续了“小而美”的民生特质。而在多彩贵州城内,民俗表演与手作工坊联动,冰箱贴与扎染体验、银饰制作等民生业态深度绑定;青岩古镇、西江千户苗寨的沿街小店,更将冰箱贴陈列于酸汤粉店、银饰铺的收银台旁。这些场景并未刻意营造“文创高大上”的距离感,而是让冰箱贴如街边小吃般触手可及,真正践行了“文化为民”的理念。


当越来越多人把贵州的故事贴在自家冰箱上,这场方寸之间的文化传递,正让黔中山水的灵秀、民族文化的鲜活、市井生活的温暖,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走进更多日常。而这,或许就是贵州文旅最动人的力量:不用太多刻意,只需一个小贴片,就能让一份记忆、一种文化,在岁月里慢慢发酵,温暖人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信息量很大!

下一篇:《乌蒙深处》绣娘“原型”杨文丽:现实中,我带着乡亲绣出300万年产值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