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下午,2025屯堡文化大会在安顺市开幕。开幕式上,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省“四大文化工程”的引领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下,屯堡文化在新时代迎来了绽放华彩的繁荣盛景。

安顺,是屯堡文化最厚重的地方。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征南”一声令下,数十万将士告别江淮、挥师黔中,将大明长风定格在黔山秀水之间,让文明脉搏在黔中大地绵延不息,闪耀着多彩的融合之美。
走进屯堡,六百年的大明遗韵彰显着屯军戍边的家国融合之美。筑屯设堡、寓兵于农,戍边屯田、以屯养兵,是当年安边定国的宏大考量,凝结了军民垦荒耕读的发展智慧。如今,明朝的屯墙、碉楼、烽火台依然矗立,砖石纹理间镌刻着金戈铁马的戍边岁月,承载着家国大义。这段壮丽史诗,既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历史记忆,更是融入屯堡人血脉的执念坚守。
走进屯堡,六百年的大明遗韵蕴含着跨越山水的民族融合之美。斗转星移、时光流转,江淮文化与黔中风情相遇相融。从村落到民居,从语言到服饰,从民风到习俗,在岁月变迁中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特质,勾勒出“大明长风依然、江南情韵犹存”的生动画卷。这份悠长古韵,既有江南千条水的灵动温婉,又有云贵万重山的雄浑厚重。
走进屯堡,六百年的大明遗韵诉说着故土家园的人文融合之美。地戏台上的忠义故事,唱腔里坚守着对江淮文化的传承;唱书艺人的嗓音婉转,字句间皆是江南小调的韵味;花灯舞的鼓点欢快,融汇了黔中人民的热情奔放。家谱里的血脉相传、方言中的乡音袅袅、衣间的汉阳风华,无不寄托着“我从江南来”的眷恋。这些乡愁情思,既有回望故土的淡淡惆怅,也有此心安处的热爱笃定。
走进屯堡,六百年的大明遗韵浸润着市井烟火的风味融合之美。家乡的味道是融入血脉的味道。征南将士和填南移民带来江淮美食的基因,以老淮扬菜的雅致为底,糅合当地菜肴的鲜活技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屯堡风味。琳琅满目的过街调小吃,都是饮食文化融合创新、各放异彩的生动展示。这种饱含厚重历史的舌尖味道,既有江淮风味的精致婉约,又有黔地烟火的热辣豪放。
杨昌鹏表示,六百年大明遗韵,是历史的回响;三千里家国情怀,是时空的跨越。屯堡文化,这颗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历经岁月淬炼的明珠,以其独树一帜的融合之美,成为世间罕见的活态历史传存,更化作安顺旅游发展的硬核底气。安顺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一流旅游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景、文、产、城深度融合,安顺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美美与共、向新而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