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细雨,浸润着遵义枫香镇花茂村的青瓦白墙。
11月8日下午4时,村民母先才的陶艺小馆里,中央宣讲团成员与村民们围坐一起,讲政策、话发展、谈收获。
“今天不设讲台、没有会议室,咱们就围着陶土聊聊天。”中央宣讲团成员,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孙业礼开门见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蓝图,这不仅是国家大事,更连着咱们村里的发展、家里的账本。”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振兴是关键一环。”孙业礼将目光投向手艺人母先才,“有些产业,‘小而美’反而更适合乡村,就像这个陶艺馆,有特色、有生命力。”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
这话说到了母先才的心坎上。“刚开业贷款时,愁得睡不着觉。后来总书记来到我们村,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他回忆道。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如今,这句话已成为村民们建设家乡、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强动力。
“两年还清了82万贷款,腰杆挺直了!”母先才笑着比划,“那时候还没微信支付,每天回家,现金把腰包塞得鼓鼓的!”这充满画面感的讲述,引来满堂喝彩。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孙业礼说,土陶就是花茂的文化根脉。“十五五”规划强调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好手艺就得传下去。
枫香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杨德均立即回应,“我们的学校每周都有陶艺实践课,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孩子们可喜欢了。我们这是在为乡村振兴‘留种子’!”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
花茂村党总支书记祝焦问道:“‘十五五’还会有好政策支持我们吗?”
“我们广泛听取意见,归纳好、梳理好,并体现在具体举措中。”孙业礼肯定地回答,“你们也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游客来得开心、住得舒心、愿意久留,你们的生意才能越来越红火。”
这场在陶轮旁的交流越来越热烈,大家对未来的憧憬也越来越清晰。
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张胜迪计划将技艺与旅游深度融合,让古法造纸成为花茂的靓丽名片。
返乡创业青年陈义兵则雄心勃勃,希望将人工智能融入全村文旅发展,打造全国智慧乡村的样板。
……
日影西斜,宣讲在意犹未尽中接近尾声。从家长里短到宏图远景,从人居环境到发展机遇,思想的火花在这个温暖的陶艺小馆里碰撞、升腾。花茂村的振兴故事,在次第点亮的灯火中,掀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