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一翻再翻”|屯堡文化调研采风行活动举行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8日

4.jpg

11月5日至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屯堡文化调研采风行活动举行,专家学者、中央及省市级媒体代表、网络达人等近30人组成采风团,以贵州屯堡文化为主线开展调研采风活动。采风团分3组,分别前往贵阳、安顺、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地,探究屯堡文化作为明代“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的军事屯垦遗产,调研屯堡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作为“屯堡·家国六百年——屯堡文化交流传播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调研采风行旨在深度挖掘屯堡文化中的建筑美学、服饰艺术、民俗节庆、传统技艺等方面的学术价值,助力贵州构建更完整的屯堡文化学术研究体系,推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取得新成效。

微信图片_20251105204508_69_1084.jpg

感悟江南风韵

明初,明朝廷开始经略西南、在贵州建立行省,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600多年来,这些散落全省各地的一座座屯堡得以较好保存,其原汁原味的建筑、服饰、戏曲等文化元素,成为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鲜活见证。

在为期2天的活动中,采风团从贵阳出发,先后到贵阳市镇山村、青岩古镇,黔东南州隆里古城、黔南州福泉古城、平越卫所遗存,黔西南州刘氏庄园,安顺市云峰屯堡、旧州古镇等实地探访。

5.jpg

“屯堡民居建筑一般为朝门、正房、厢房基本格局,朝门呈八字形,两边巨石勾垒,支撑着精雕的门头,门头雕有垂花柱或面具等装饰品……”在安顺,本寨村党支部书记金柏益向采风团介绍,屯堡建筑以石为主材,真实保存并传承了屯堡先民“择地而居、因材而建”的传统,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江南风韵。

走进安顺九溪村,孃孃们身着凤阳汉装从容行走,吉昌屯的汪公庙内,地戏《三英战吕布》激烈酣畅,弋阳腔混着锣鼓,在方寸之地回荡。生动的文化体验让自媒体博主黎清馨感慨:“屯堡文化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一翻再翻。”

27.jpg

“屯堡文化是一部活的史诗。”中新社记者崔程思蓓表示,通过调研采风看到了贵州屯堡文化的活态传承。

军屯戏曲传承

军屯戏曲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锦屏花脸龙因屯军被从中原带到隆里,到清代逐渐发展成熟。采风团成员走进黔东南隆里古城,体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隆里花脸龙”的脸谱绘制。

5_1.jpg

该项目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陶柄均介绍,为让这项非遗技艺“活”起来,锦屏设置“耕读学堂”传授花脸龙技艺。陶柄均表示,通过给学生传授花脸角色的技艺和故事,希望将这一技艺代代相传。

自媒体博主“苗侗芳芳”长期活跃在短视频平台,她用心讲述文化融合故事,收获了数十万粉丝点赞关注。在她看来,隆里古城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的故事值得好好讲。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721_207_761.jpg

福泉阳戏属于军人傩,分文戏和武戏,武戏演出剧目有《楚汉相争》《萧何追韩信》《霸王别姬》等,意在鼓舞士气传递家国情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阳戏(贵州阳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昌智笑着说,他带着演出队今年已经演出40多场。

安顺地戏以屯堡人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为主角,内容全是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承载着“寓兵于农”的历史功能。走进安顺旧州古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顺地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顺指着一整墙面具,向采风团讲述不同角色面具的造型特征。

地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顺讲解不同面具背后的文化内涵。.jpg

作为传承人,周顺希望用年轻人熟悉的传播方式扩大地戏影响力,“让游客不只是看见地戏,更能听懂、看懂地戏。”

创新融合发展

在古朴氛围中,采风团还见证了艺术家与年轻力量为屯堡文化注入活力。

走进贵阳市镇山村,这个曾因明代军屯而兴、因民族文化而名的古老村寨,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屯墙、武庙等军事遗迹。近年来,该村修缮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古建筑群,打造“家”概念文化空间,实现了从“军事堡垒”到“艺术聚落”的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落。

微信图片_20251105200910_16_1030.jpg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安迪,是最早进驻镇山村的艺术家,他以摄影为主题打造的艺术小院,成为贵州艺术家的“聚集地”;设计师娄波将他租住的农家小院改建为设计工作室,并取名为波波堂;摄影师古佳骏入驻后成为驻村艺术家,并帮助村民改建农家小院。在他们看来,艺术家与村民双向联动,让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元素巧妙融合。

“从军屯到艺术家聚居村,镇山村的发展印证了‘文化赋能乡村’的无限可能。”人民网记者高华表示,镇山村正通过艺术活化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以屯堡面具为原型的文创产品。.jpg

在安顺市旧州古镇,27岁的返乡青年谢登红主理的旅拍店和文创小店格外显眼,店内大部分产品以屯堡文化为灵感设计。在她看来,设计可爱、更贴近年轻人审美风格的文创产品,更能吸引大家关注屯堡文化。

在云峰屯堡景区门口,数百年的古树已经成为游客的许愿树,通过古戏台、钱庄、驿站等屯堡元素的创意改造,这里人气十足。在网络达人春秋燕子看来,云峰屯堡的建筑之美别具一格,在景区可以沉浸式体验民俗、饮食、服饰等文化遗存,感受600多年的大明遗风。

DSC00520.jpg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吴蔚 黄若佩 赵珊珊


上一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下一篇:屯堡文化调研采风活动|本寨:一村藏古今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