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知多少|石头何以成“堡”?解码贵州屯堡建筑里的军事智慧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5日

4-1.jpg

在黔中大地起伏的褶皱上,散落着一座座由石头垒砌、碉楼耸峙的屯堡群落,它们凝固了600多年的风霜与守望,被誉为“大明遗风活化石”。这些石头建筑并非简单的民居,而是一部用岩石写就的军事史诗,是600多年前明朝屯军后裔为生存和传承而打造的坚固堡垒。

微信图片_20251104162349_a.jpg

当你第一次走进屯堡,最直观的冲击力莫过于建筑材质。这里的建筑大多由石灰岩、沙页岩等本土石材构成,将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的独特景象。

微信图片_20251104162403_a.jpg

屯堡村寨的布局具有强烈的军旅遗风,空间结构严整、主次分明、层层围护,通常是一条主巷道贯穿全村成为中轴线,作为主街与各条次巷相连。民居宅院沿街巷分布,外墙墙体多呈圆弧形,开窗较小,留有射击孔,易于巷战御敌,具有极强的军事防御性。

微信图片_20251104162340(1)_a.jpg

“这些院落自成一体又有巷道相通,如遇敌情能相互支援。村内还有炮台、高耸的碉楼等军事设施,与寨门、寨墙、巷道、院落等各具特色的防御要素共同组成了点、线、面结合的防御系统。”安顺市文联副主席石庆利说。

同时,房屋的石材并非随意堆砌,外墙常采用“菱形垒砌”或“人字形”等方式,墙体厚实,缝隙紧密,不仅异常坚固,能有效抵御刀劈斧砍与火器攻击,更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防潮与防火性能。墙体上还遍布了瞭望窗,使得守军能在暗处洞察全局,于明处克敌制胜。

微信图片_20251104162618(1)_a.jpg

这些坚固石墙内的屯堡建筑,看似粗犷,却依旧体现出小桥流水、雕花悬窗的江南建筑风格,如同一场石与木的精彩对话,将黔中山地的刚劲质朴与江南水乡的雅致灵动巧妙融合。

那时候,来自江南的匠人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石材资源与木料结合,将江淮老家门前的小桥流水、规整有型的四合院落等一一还原。其房屋内部结构多为江南常见的合院式,讲究中轴对称,设有供奉祖先的堂屋,精美的木雕、石雕在门窗、柱础上随处可见,主题多是吉祥图案或历史故事,只为留住故乡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251104162355_a.jpg

600多年的风霜雨雪,磨圆了石头的棱角,却从未磨灭那段关于征战、屯守、繁衍与传承的集体记忆。


上一篇:【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下一篇:《家国600年·屯堡印记》出版发行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