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在贵州航空产业城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的贵州速威宇航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速威”)生产车间,高温合金熔炼炉火光灼灼,精密加工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专注调试即将交付的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构件。

“从上海整体搬迁到安顺,仅用8个月就实现投产,这样的速度离不开安顺经开区全方位的保障。”贵州速威常务副总经理王进学手持检测报告,语气中满是赞许,“这里的营商环境,是我们安心发展的底气。”
眼前企业生产有序、产销两旺的画面,不仅是扎根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安顺经开区以优质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落地的鲜活证明。自2023年省政府批复《贵州航空产业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 年)》以来,作为产业城核心区之一的安顺经开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让政策红利、精准服务与产业基础形成叠加效应,吸引一批航空企业扎堆落户。

“好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贵州速威相关负责人吴春春直言,企业落户时正愁固定资产投入压力大,安顺经开区出台的《支持航空产业加快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解了燃眉之急,“相关厂房租金的政策,加上航空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撑,让我们能把资金集中投入研发和设备升级。”截至目前,该公司的高温合金产品已成功配套航空航天领域,产能持续攀升。
精准服务更显营商温度。上海先越冶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热表处理项目建设现场,高规格防火材料搭建的厂房即将交付使用。
“得知我们需要特殊防火材料,园区当即派专人赴浙江选材采购,这种‘上门式’服务太贴心了。”上海先越冶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感慨道,从项目备案到施工许可,安顺经开区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全程闭环式服务,让原本预计12个月的建设周期缩短至8个月。
以商招商的“链式效应”同样凸显。贵州翼晟航空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数控机床正精准加工飞机结构件,该公司技术部负责人赵鹏坦言:“是熠景航空的引荐让我们果断搬迁过来。”
作为较早入驻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的企业,贵州熠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当起了“招商红娘”,为其他企业分享了园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通过以商招商模式,园区招商成本降低40%,企业投产周期平均缩短3个月。

安顺经开区投促局副局长杨小江介绍,该区不仅聘请20名航空产业专家把脉招商方向,更通过“拎包入驻”“量体裁衣”等定制化服务,让企业“来之即安”。目前,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区总体规划3300亩,整体采取定制化分期建设模式推进,截至目前,园区一、二期工程已实质性启动实施,现已引进11家航空配套制造企业入驻园区。
如今,从政策扶持到精准服务,从产业集聚到生态完善,安顺经开区正以最优营商环境,让航空产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