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仁米变身咖啡、唇膏,翠竹衍生出多样产品,小小辣椒撬动百亿产业,刺梨与牛肉干碰撞出市场新火花……在贵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土特产正以跨界融合之姿实现价值的成倍增长,书写着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华丽蜕变。

贵州思南的“陈薯”红薯粉亮相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产业融合:从“风味”到“风尚”的创意突破
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贵州思南的“陈薯”红薯粉惊艳全球味蕾。这个源于深山的品牌,不到6年时间,让田间红薯变身产值突破7亿元的产业,成为方便速食界乡村振兴的传奇典范。而这颗红薯的进阶,正是“贵”字号农产品跨界融合增值的生动写照。
在安顺,贵州高原颂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刺梨牛肉干”别具一格。将金刺梨的清新果香与牛肉的浓郁醇香巧妙融合,打造出“美味体验+营养升级”的双重亮点。这一创新灵感源于一次偶然的市场观察。2024年,公司董事长龚平在深圳参加食品展时,发现一款花生、辣椒与牛肉融合的牛肉干备受消费者喜爱。此后,科研团队反复调试配方,通过工艺优化去除刺梨的酸、涩、苦感,完整保留两者营养优势。产品上市后迅速圈粉,市场持续走俏。

刺梨红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曼 摄
黔南州贵定县,刺梨与红茶的融合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贵定县凤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将红茶填入掏空的刺梨中,经填充红茶、烘焙提香等多道工序,金黄饱满的刺梨红茶诞生。有着14年制茶经验的“老茶人”冯建萍率先提出这一创新理念。如今,该公司的刺梨红茶已历经4个阶段升级,从1.0的切片拼配发展到4.0版本,年产值达上千万元。
渠道革新:从“提篮小卖”到“全球圈粉”的跨越
渠道的跨界融合为“贵”字号农产品开辟了新天地。10月21日,京东集团与贵州农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共建“营销、物流、智慧农业、电商培训”四大体系展开深度合作。京东集团副总裁熊伟表示,期待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贵州农业品牌,构建高效农产品物流体系,树立智慧农业示范标杆。

10月21日,京东集团与贵州农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摄
满帮集团负责人称,将用智慧物流助力黔货出山,通过数据驱动平台对传统物流进行数字化改造。“货主版”和“司机版”APP为贵州辣椒等农产品运输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打破信息孤岛,解决车货匹配痛点。
在思南县,“陈薯”产品主要通过电商销售,在多个网络平台开设店铺,借助网红达人、自营官方直播间带货,系列产品稳居平台同类产品销售前列。产品绝大多数销往省外,18岁至45岁年龄段的女性用户占90%以上,还通过跨境电商打开国际市场,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陈薯”酸辣粉系列产品。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品牌增值:从“山货”到“山珍”的价值升华
武陵山腹地,梵净山脚下,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茶香四溢。每天,10吨优质抹茶从这里产出,销往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在2025年第十届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梵净抹茶”作为贵州茶产业“出海”标杆入选经典案例。2024年,贵茶集团与星巴克、海底捞等品牌达成合作,贵州抹茶食品出口至日本、北美等地,出口额近亿元。从无人问津的山野土产到身价倍增的“茶中珍品”,“梵净抹茶”完成了华丽的价值蝶变。

村民在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抹茶种植基地采割抹茶鲜叶。李鹤摄
注重品质与品牌建设,成为“贵”字号农产品增值的关键。10月19日,以“贵在匠心 品行天下”为主题的2025年贵州省农业品牌发布及推介会在贵阳举行。贵州持续以“品牌强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已形成优质品牌矩阵——《贵州农业品牌目录》,含90个优强品牌。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完善品牌矩阵、拓宽市场渠道、强化产销对接三方面深化“品牌强农”战略,助力贵州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从武陵山区到乌蒙腹地,从品质提升到品牌打造,贵州农产品在跨界融合中实现价值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