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黔中大地稻浪翻滚,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在安顺各地的稻田回响,农机手们穿梭于金色稻海,一场确保“颗粒归仓”的丰收战役正在上演。
九月下旬,安顺市各地水稻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在平坝区羊昌乡稻香村,农机手操作联合收割机在划定田块内作业,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切割、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机器轰鸣声中,饱满的稻穗被快速收储,村民们忙着将刚收获的稻谷装袋转运。
平坝区农机中心 唐兴荣:平坝区2025年开展水稻机育机插两万亩,完成两万亩。组织农机合作组织引进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110台左右,开展机收工作。下一步,平坝区农机中心将做好技术服务,确保水稻机收圆满完成。
在安顺紫云火花镇,通过推广机械化收割,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预计国庆前可完成全部采收工作。近年来该镇依托低热河谷气候、肥沃良田和充足水源,推行稻菜轮作,引导群众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打造“火花香米”品牌。今年全镇共种植水稻2.9万亩,目前每天有20多台收割机在各村稻田里忙碌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紫云自治县火花镇组织委员 卢元英:我们镇今年共种植水稻2.9万亩,主要分布在平寨村、董桑村和江纳村等地,通过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效率大幅提高,预计国庆前就能完成全部水稻的采收工作。今年亩产预计达到600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1.5元一斤算,产值预计能达5200万元。
机械化收割不仅提高了效率,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户而言,机械化收割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村民王仕海种植了20多亩水稻,3台收割机一会儿工夫便收割完毕。
紫云自治县火花镇董桑村民 王仕海:
今年我种的有20多亩水稻。收下来有两万多斤。收入可能有3万多到4万左右。如果我们两口子打的话。最低要割20多天。现在用大机子,一个上午就搞完了。
种植大户韦小朵则算了一笔细账,他种植的生态大米每亩可收获900斤干谷子,100斤干谷子可加工出65斤大米。大米线上售价6元1斤,线下5元1斤,亩产值达3000元。
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平寨村民 韦小朵:火花这个气候独特,这个大米也受广大的朋友的青睐。今年我们大米上市以来,我们订单都是不断的,主要在网上卖一部分,然后周边贵阳 安顺周边市区卖得也是不错 我们两夫妻每天都要开下直播,就是去打米来家就装袋打包再发快递,今年的订单量在5万斤左右。
安顺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与农艺融合。市农机中心下达了相关指标任务,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试点培育,全市各县区合作社已实现育秧、耕作、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环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2.5%以上,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安顺市农机中心推广科科长谢文超:我们全市水稻机收刚刚开始,从目前来看,平坝、紫云、西秀已经开始收获,平坝要走在全市的前面。预计我们今年全市的水稻机收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机收的平均达到80%,机收率达到80%。(下一步)我们农机部门做好水稻的机收机具调度,农机手的培训等相关工作服务。
在全市各县区、各乡镇,水稻机收正快速推进。机械化收割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更确保了稻谷“颗粒归仓”,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顺台记者 王东紫云融媒体中心 孟波 龙尚武报道
编辑:潘慧
责编:丁世飞
编审:刘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