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卫生健康系统提出推进八件健康为民实事,涵盖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推广早孕关爱门诊、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实现全县域血液透析服务覆盖等。
今年以来,多项举措陆续落地——智能设备进村卫生室、宫腔镜手术下沉乡镇、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家门口”的血透室、转诊中心和云药房建设如火如荼……群众看病更省心、更便捷,贵州老百姓的就医体验正悄然“焕新”。
乡村医疗升级打造“家门口”的便利就医
“身高152厘米、体重50公斤、血压125/85……”清镇市站街镇枫渔小区第二卫生室里,居民李梅(化名)站在智能健康一体机前,听着语音播报,脸上漾开笑容。“一机搞定身高、体重、血压,还有语音提示,特别清楚!”她连连称赞。
枫渔小区居民李女士正在体验健康一体机
治疗室内,智能健康一体机、红外线治疗仪等新设备整齐摆放。这一切,得益于贵州实施的乡村振兴健康守护工程。
“设备去年就配好了,很多检查在村里就能做。”站街镇枫渔小区第二卫生室村医刘万军说。2024年,清镇市重点改造了39个村卫生室,省级财政按每个村卫生室1万元标准予以补助。三年间,全省已完成9000多个村卫生室的提质升级,家门口的就医环境实现跃迁。
变化不止在村里。在长顺县广顺镇中心卫生院里,长顺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帮扶专家、妇产科主任潘昌静正叮嘱刚做完宫颈包块切除手术的陈玉珠(化名):“多休息,注意饮食。”这样的手术以往只能去县医院,如今乡镇也能开展。
“我爱人不用跑县里,离家近、方便,术后状态也很好。”陈玉珠的家属欣慰地说。
2022年起,贵州启动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广顺镇中心卫生院许多新技术陆续落地,开展了不少有一定门槛的手术,新增13个临床科室,配备CT、呼吸机等19类设备,服务覆盖10万人口。
曾经需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才能开展的血液透析服务,也在乡镇“安了家”。余庆县关兴镇大湾村的张健(化名),以往每周三次赶早去县医院透析,“天没亮出门,天黑透才回”。如今,他到20公里外的松烟镇卫生院透析,骑摩托车只需半小时。“现在做完还能回家吃晚饭,每月还省下六七百元车费餐费。”张健说。
余庆县松烟镇中心卫生院开展血透服务,图为该院血透室主任谭久权对患者核对治疗信息。
乡、村两级医疗的硬件设备、服务能力、人才技术持续迭代升级,让越来越多乡亲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就医实惠,让群众看病更省心、更便利、更安心。
就医格局改善营造舒心妇幼环境
“产检提前预约,到了就查。半天结束返回,特别省心。”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一体化产检中心,来自大方县的二胎妈妈王琴笑着说。她早上坐高铁来贵阳,中午就能回到家。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一体化产检中心
该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专人指引预约,医生代取报告,电话反馈异常。常规产检最快30分钟完成,大大缩短等待时间。运营一年多来,已经有1000余位孕妈妈加入了中心,实现整个孕期进行全面的监测服务。
“就是为了优化流程,缩短候诊时间,给孕妈妈更好体验。”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护士长符书霞说,中心设置在医院内较安静的区域,周围环境相对私密。产检诊室及等候区宽敞、舒适,有沙发、靠枕,还提供免费早餐、矿泉水等。
“针对不同阶段的孕妈妈,我们会根据她个人情况,提供专业的孕期营养评估、体重管理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让她们有一个更好的孕期体验。”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主任郑丹表示,一站式产检不仅是服务流程的整合,更是全程的贴心陪伴,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每一段美好孕程,不断提升适龄妇女的生育体验,努力让广大育龄妇女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
托育服务也在医疗单位中探索推开。早晨8点,安龙县人民医院肛肠科陈国杉将2岁的宝宝送到单位旁的扬帆托育中心,再步行几十米上班。“同步接送,太方便了!”她感叹:这极大解决了上班族的带娃难题。
2024年前,这样的场景还是天方夜谭。陈国杉的丈夫是公安民警,同样工作繁忙。此前孩子白天靠老人照顾,“长期下来,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点吃不消。”
安龙县人民医院院长谢勇介绍,医院立足单位职工及全县幼儿托育需求,抢抓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机遇,探索“医育结合”式托育,依托医院的学科优势,与儿科、口腔科、营养科、心理科等科室紧密联动,探索“医疗+托育”为婴幼儿提供全面照护服务。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群众就医便利省心还省钱
“检查要重做吗?”前不久,贞丰县长天镇62岁的老郭因重伤转至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家属什么都没带,急得团团转。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王敬点击系统“结果互认”选项,几分钟调出患者在县医院的CT和检验报告:“结果可参考,不用重做。”
一句话,省去1351元重复检查费,更抢出救命时间。
“原来怕又花钱又耽误,现在政策真贴心!”老郭家属激动地说。
这是黔西南州推行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生动实践。
黔西南州卫健局搭建共享平台,统一质控标准,接入97项检验和397项影像项目,打通数据壁垒。目前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已经覆盖全州2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今年以来,全州互认74.89万项次,跨市州互认6.38万项次,累计为群众减负1743.92万元。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还首次跨越省界。7月初,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镇宁自治县的吴先生发现,他在安顺的血细胞分析结果被广州医生直接调阅认可,无需重新抽血。
“方便快捷,省时又省钱!”吴先生对比手机“安顺健康通”的记录,8项指标分毫不差。
医务人员帮助市民通过手机在“安顺健康通”线上查阅检查检验报告
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安顺与广州实现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安顺市搭建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学影像云与心电云平台、结果互认平台“三大支柱”,接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形成220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
改变不止此。儿科诊疗更加规范,心理及睡眠门诊广泛设立,血费减免“一次不跑”、取消门诊预交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正在“焕新”,更多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就能解决,“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逐渐照进现实,医疗服务更人性,贵州医疗改革的温暖故事,正在持续书写。
改善就医体验,没有终点。每一次流程优化、每一项服务升级,都是民生福祉的扎实注脚。让医疗更有温度,让群众更有信心——这正是健康贵州最动人的底色。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收藏!2026年高考全年备考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