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至,仓廪实。丰收的欢歌此起彼伏。从乌江沿岸到苗岭深处,从侗寨鼓楼到布依村落,贵州各地农民以天地为画布,用金黄的稻谷、火红的辣椒、橙黄的玉米、赤色的高粱等作颜料,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晒秋”图景。家家户户忙“晒秋”——晒的是粮食增产的喜悦、晒的是和美乡村的闲适、晒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
丰收九月,贵州的村村寨寨间,各族儿女身着盛装,以歌舞传情,以佳酿会友,共话丰年。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是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贵州人民欢庆五谷丰登,让丰收的喜悦化作迈向更加美好明天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一产增加值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有效推进,稳住了“三农”基本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强有力支撑。
且看五谷浪,且算丰收账本!多彩贵州有多彩?九月给出的画卷一定是农作物成熟的颜色!
饭碗端牢土地生金
大豆玉米“一田双金”,多年生水稻“一种多收”,高粱产量大幅提升……秋风又起,各地欢庆着粮食的丰收。
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乡廖家屯坝区,千亩连片的复合种植基地如同精心织就的锦缎。玉米植株挺拔如黄色卫兵,叶片宽厚伸展,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玉米秆下,大豆苗悄然铺展,形成一片柔色地毯。农民杨秀富站在田埂上,黝黑的手指捻开饱满的豆荚,喜悦绽放在他皱纹舒展的脸上:“玉米秆撑起一片天,豆苗铺地又生钱!套种下来,一亩地能多出两千多块,这账算得心里亮堂!”这“一地双收”的智慧,让坝区亩均产值轻松突破5000元。
据省农业农村厅农技专家邹军介绍,该基地主要采用“优质良种 大豆根瘤菌接种 配方施肥 规范栽培 封定结合除草 病虫害绿色防控 机械收获”技术模式。能推动玉米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大豆110公斤以上,让农民得到亩产提升带来的增产红利。
视线转向思南县许家坝镇的多年生稻品种鉴选基地,老稻农张建国蹲在田埂边,手指轻抚稻秆,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往年收完稻,又该愁明年育秧、插秧的事了,现在种的这个‘懒人稻’,种一次,收几回,少弯腰、少流汗,口袋却不见瘪,一亩少花几百块成本,多挣千把块收入!”张建国感叹。
同样的丰收场景在仁怀市长岗镇的高粱基地上演,连日来,地里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大家挽起衣袖、手持镰刀忙着采收高粱。这一示范的高粱个头大、果实丰,由于科学防控技术到位,与农民自防区的效果有着明显区别。
一位正在收割的农户笑着说:“今年用了贵州大学农技专家带来的新技术,高粱长得格外好,穗头大、籽粒饱,往年常见的病虫害也少多了。收入能涨不少!”另一位村民表示:“以前自己打药防虫防病,效果不稳定,成本也高。现在有专家指导,用了绿色防控方法,不仅省心省力,高粱品质也更好了,明年还想继续跟着种!”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将落实粮食安全生产任务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强力带动下,惠农政策激发种粮户内生动力,各级农技人员聚焦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关键区域,因地制宜优化集成,灵活多样的高产示范样板田在广袤田野上“比武”,在秋收时节大放异彩。
“旱能灌、水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里,适合山地耕作的农机自由驰骋,解放农民双手,良种、良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持续生根发芽。
打造特色高效而行
清晨的阳光洒在思南县大河坝镇桃子岩村的张海家庭农场,几十头肉牛壮实精神,正嚼着新鲜青贮饲料。
农场主张海手腕一扬,饲料均匀撒向食槽,牛群纷纷围拢过来,发出“咔嚓咔嚓”的咀嚼声。2023年建场以来,这个牛场从出栏26头发展到今年已出栏50多头,成了村民的“就业岗”,带动5名村民常年务工,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金黄刺梨果挂满枝头,壮实肉牛在圈舍里嚼着青贮饲料,火红辣椒堆成小山,茶香与果香在车间交融……昔日“论斤称两”的贵州农产品,如今正通过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之路,实现“优质优价”的华丽转身。
近日,“贵品出山风行云间”贵州农业品牌推介暨招商洽谈活动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贵州黄牛、威宁苦荞、特色蔬菜、非遗火腿、辣椒和天麻等一批具有贵州高原特色的农产品集体亮相,全面展示“贵品”全产业链成果,吸引沪上餐饮、商超、资本方及科研机构的关注。
今年,我省将把品种品质品牌作为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走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路子。抓品种培优,加快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展关岭牛、思南牛等贵州肉牛品种培优研究。抓品质提升,加强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提升科学种养水平,推进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推进农产品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品牌建设,持续培育遵义朝天椒、关岭黄牛、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修文猕猴桃、三穗鸭、麻江蓝莓、大方天麻、雷山银球茶、黔北麻羊10个全国农业品牌精品,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贵”字号农业品牌。
和美乡村幸福万家
秋季,云贵高原山河丰盈,草木繁茂。
清晨,越过河,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白墙青瓦、院坝整洁,村民们的幸福日子正如热烈绽放的三角梅一样火红;
正午,跨进山,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村民们分工协作,将一车车蔬菜发往粤港澳大湾区;
傍晚,走进村,榕江用一场场“村超”,让世人记住榕江乃至贵州的多彩风情,也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的幸福模样……
夕阳西下,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村民李奶奶在刚清理整治好的小菜园里摘着新鲜的豆角。不远处,改造后的无害化厕所洁净便利,集中圈养的鸡舍闻不到异味,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灌溉,滋养着菜园。隔壁村民杨德昌推开新换的铝合金门窗,拿起扫帚,习惯性地清扫着院坝——这个曾经堆满农具杂物的角落,如今整洁得能映出屋檐的影子。
2025年,贵州省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省里细化专项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组织200余名市县骨干开展专题培训,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同时,创新采用暗访调研与季度专题片曝光相结合的方式,让乡村环境治理问题无处遁形,整改及时有力。
各地正以最贴近土地、最贴近人心的方式,重塑着黔中大地的乡村肌理,提升着数百万农民的生活品质与尊严,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乡村振兴最温暖、最坚实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