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记·村史村事】安顺经开区湖兴村:古村新颜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3日

17252458322743.jpg

7月下旬的一个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安顺经开区宋旗镇湖兴村的猫猫洞水库已泛起粼粼波光。村民李华扛着锄头走进多肉种植大棚,指尖拂过饱满的“玉露”叶片,水珠滚落沾湿裤脚,其沾满泥点的布鞋,正丈量着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湖兴村,距安顺市区仅8公里,北接西秀区轿子山镇,西通普定县白岩镇,其4.7平方公里的辖区似一幅舒展的画卷:三面青山环抱,北面水库如镜,民居依山势呈弧形铺展,项家后山形如巨龟伏于湖畔,被当地村民视作“镇宅之宝”,守护着2672位村民的烟火日常。


图片2.png

细数湖兴村年轮,1530年(明嘉靖九年)建村时的夯土声仿佛仍在回响。该村由猫猫洞村与下坪村合并而来,680户人家守着珠江流域的溶蚀地貌,“靠天吃饭”的日子很长,直到2010年,村东、西、南三面郁郁葱葱的银杏与松柏,为村庄赢来“贵州省生态村”的匾额时,人们才恍然发现:这片被水库滋养的土地,藏着不一样的可能。


机遇出现在2022年春天。随着广州市南沙区对口帮扶的暖流涌来,25万元帮扶资金像一粒种子,在湖兴村生根发芽,随后,2000平方米的连体大棚拔地而起,引进的多肉种植企业让湖兴村成了“萌系植物王国”。


“现在侍弄这些‘小肉肉’,每月工资3000多元,年底还有分红。” 李华蹲在大棚里,小心翼翼为“熊童子”修剪枯叶,他告诉记者,如今过上好日子,手机里存着刚拍的新房照片。


此时,离多肉种植大棚不远处的贵州尔泰丝制衣厂里,缝纫机的嗡鸣声此起彼伏,村民王锦兰踩着踏板,针线在布料上翻飞,刚缝好的外贸童装整齐地挂在身后晾衣杆上。


图片1.png

“以前去城里打工,凌晨5点赶班车,现在车间离家近,走路只要3分钟,早上送娃上学,傍晚接回家,每月4000元的收入稳稳当当。” 王锦兰指着墙上的考勤表,那是她的全勤记录,也看出她“既能顾家又能挣钱”的奔劲。


2023年3月,湖兴村凭借明清建筑群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最具代表性的项家大院,其“八字木门”等待着游客推开。


“下一步要让老房子讲故事。”湖兴村村支书叶芃站在项家大院天井里,指着规划图上的研学路线说:“我们要吸引省内外游客来到湖兴村这个‘行走的课堂’,带点‘湖兴味道’回去。”


傍晚,暮色渐浓,水库边的栈道上,村民们散步的身影与晚霞相融。远处大棚的灯光亮了,制衣厂的机器声停了,项家大院的门环在风中轻响。这座村庄正用多肉的萌、针线的暖、古建的韵,续写新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联合国官员:美以应对加沙近1400名饥民的死亡负责

下一篇:安顺避暑季火成啥样?游客直呼“早作打算”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