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传统民族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大力实施“锦绣计划”,积极为妇女手工企业搭建各类平台,刺绣等传统民族工艺在各方扶持下,不断提质升级,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成为带动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走进紫云苗岭山花刺绣加工厂,数十名工人各司其职,绣花机在工人熟练的操作下,细细的针头在布料上快速勾勒成画,不多时便织出一幅幅花团锦簇的刺绣图案。
工厂绣娘大多是来自全县各村寨的农村妇女,她们从小耳濡目染,指尖技艺娴熟。由于工厂紧邻城东社区,周边学校众多,绣娘们可以实现就业与顾家两不误。村民韦秋妹正是其中一位绣娘,她告诉记者,每天在工厂上班也不耽误照顾家庭。
村民 韦秋妹:我们家住在城东社区这点,我每天都送小孩去读书,又来这里上班, 一个月3000多块钱。
会走路就会跳舞,会拿针就会刺绣,这是紫云各个苗寨的真实写照。在紫云,像韦秋妹这样依托传统技艺从事刺绣、民族服饰加工制作的人不在少数。
村民 韦九妹:我们布依族小姑娘从小都是穿这个做的衣服,现在卖到国外去,靠我来做这些,来养我家一家老小。
为给更多妇女提供创业就业机会与增收致富的途径,近年来,紫云相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锦绣培训,提升群众刺绣技艺。近日,该县妇联开展的锦绣培训计划吸引了50余名来自各乡镇的群众。8天64学时的培训,涵盖刺绣技法与直播带货等内容,让传统技艺搭上数字快车。培训结业后,优秀学员可直接与作坊签约。
苗岭山花刺绣加工车间负责人 吴光琼:我们刺绣厂现在有蜡染,有刺绣,各种各样吧。我们民族服装手工全部有的,不仅在国内,也卖在国外去。目前这几天,我家我们这些员工加班加点都是织这些床单,卖在英国去,平常五六十个人,如果到订单多的时候,有一百五六十个工人。
在苗绣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绣娘们在银针彩线间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她们将传统技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一针一线的坚守与创新中,形成了创意、商品、旅游、创作、体验等多元化发展模式,用一双双致富巧手绣出了美好生活。
苗岭山花刺绣加工车间负责人 吴光琼:下一步我要把这个厂搞大,把这些款式多创新,符合市场。我们就多有订单,多有收入。
安顺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吴玲
紫云融媒
编辑:冯浩
责编:丁世飞
编审:刘曾山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