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里到村里——安顺夜经济持续火爆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3日

汪婷将摆摊的营业时间延长了。6月28日凌晨1点,这位“蛋包洋芋”摊主仍在忙碌,宵夜的顾客还有很多,在她身后,顾府街依然人潮涌动,烟火不散。


火爆的不仅仅这一条街。目前,安顺夜经济持续升温,从城市到乡村全面开花,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安顺累计接待过夜游客656.27万人次,同比增长28.14%,过夜率达25.61%。


image.png

尽管夜已深,汪婷仍在忙碌。


“太忙了。”汪婷告诉记者,之前每天中午出摊,晚上11点收摊,现在街上到了凌晨也很热闹,不时有顾客前来购买“蛋包洋芋”,“我每天要售出数百份,收入最高时一天要超过3000元呢。”


在顾府街摆摊已两年的汪婷,亲眼见证了这条街的变化。今年初,顾府街完成提质改造,阔别多年的夜市重现,烟火气回归,日均人流超3万人次,节假日高峰突破10万人次。街道及周边的400余个摊主生意水涨船高,纷纷延长了营业时间。


记者走访发现,城区不少商户也延迟了一到两小时的打烊时间,晚上的安顺,正越“夜”越精彩。


作为安顺“三大核心吸引物”之一,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经过多轮改造升级,如今已成为市民、游客的夜间“打卡地”。


6月28日晚,记者在古城内看到,街区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青石板路上,游客三五成群,或吃或喝或游或购,热闹又安逸。


image.png

入夜后的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人流如织


据了解,安顺古城采用统一管理、统一业态模式,整合资源,释放经营权,引入文创、餐饮、零售、娱乐、酒吧、演艺等多样业态,实现了古建保护与商业价值的双赢。目前,街区内共有固定商铺157户,业态中餐饮类占比达67%,大部分商家营业至23时,整体经营效果良好。


为提升古城夜间吸引力,自2023年以来,这里已举办62场古城音乐会、两届“三会一展”、7场无人机表演以及民俗展演等文化活动,夜经济逐步呈现常态化、品牌化。


不仅城区的夜晚有活力,夜经济也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活。


在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金利缘食府”老板娘李长芬已连续忙碌了三个月。“现在一天要接待50桌客人,忙的时候一天收入能破万元。”她告诉记者,眼下正是旅游旺季,食客络绎不绝。


走进韭黄村,霓虹灯牌闪烁,道路两侧餐馆林立。仅200米长的街道上,就有42家餐馆,其中17家是今年新店开张,涵盖火锅、烧烤、家常菜等品类,主打韭黄、小黄牛等本地食材,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


夏德军就是新店老板之一。去年他返乡探亲时嗅到夜经济带来的商机,便盘下一间门面,开了一家“屯味人家食府”。其店主打小黄牛野菜火锅,以地道口味和整洁环境获得游客青睐。“旺季时每天接待四十多桌,日营收可达万元。”


image.png

游客正在欣赏演出


韭黄村夜经济火爆的背后,是不断增长的游客量。该村日均游客超2000人,已初步形成“夜购 夜宿 夜娱”的旅游链条。随着避暑游兴起,安顺多个乡村成为游客首选,不少村民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三个月,进一步催热了乡村夜经济。


为了让更多游客“留下来”,安顺持续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场景,在打造安顺古城、顾府街、虹山湖等夜游集聚区的基础上,推出夜演、夜食、夜购等多元业态,并同步优化住宿、交通、智慧导览等配套服务,举办音乐会、灯光秀等夜间活动,提升游客留宿率与消费体验,让更多游客愿意来、留得下、还想再来。



上一篇:9月3日晚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下一篇:中国驻印尼登巴萨总领馆:印尼沉船事故中无中国公民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