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2000→480:安顺经开区用三组数据解锁政务服务“加速度”|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

17494280049914.jpg

1200余项标准化事项精准认领;


12000余件“大一窗”综合窗口业务高效办结;


480余项惠企政策暖心上架,网申业务实现“零跑腿”。


一组组跃动的数据,丈量着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的深度与温度。近年来,安顺经开区聚焦企业需求,以“放管服”为抓手,大刀阔斧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暖心护航企业发展,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办事堵点,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png

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指导市民使用智能终端机。 杜延卿 摄


打破壁垒 畅通办事“高速路”


在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的“自然人综合服务区”,市民王敏正通过“大一窗”办理医保报销和不动产登记业务。“原本以为要来回跑,没想到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后,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办理完成的短信。”她点开手机里的政务服务APP,电子凭证已同步生成。


这一切得益于安顺经开区“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医保、社保、税务等高频事项纳入“大一窗”综合窗口办理,企业、群众只需取一次号、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跨部门业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一窗”综合窗口已办理业务12000余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


“一网通办”改革,也是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工作中的亮点。该区政务服务中心依托大厅开设的2个“云坐席”窗口,实现申请人与窗口人员线上面对面沟通交流,帮助企业群众便捷办事,并将全区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开通网上申请受理,同步调整对应事项网办深度,实现个人一般事项100%全程网办。同时,推进身份证等电子证照共享调用,让纸质证照材料“免提交、免核验”。


在“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窗口,工作人员周雪正在处理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企业迁移登记申请。“通过‘一窗收件、内部流转、属地办理’模式,企业不用两地跑,9个工作日就能办结。”她介绍,为打破地域限制,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大厅设置了2个“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窗口,安排专人负责承接相关业务收件受理工作,并常态化指导通办窗口开展业务办理。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全省通办业务14件、跨省通办业务200余件,覆盖浙江、广东、云南等多个省份。


“‘一网通办’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我们商户节省了交通和时间成本。”个体经营户罗通通过网上申请,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业务办理,他感叹道:“现在办事真的是太方便了。”。


此外,“一件事”改革也在安顺经开区稳步推进。就办理“企业迁移登记”而言,在过去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提交大量材料,耗时耗力。如今,通过“一件事”改革,企业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各部门协同办理,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如今,安顺经开区在推行落地国家规定“一件事”清单基础上,还梳理新增本地事项“企业缴费纳税一件事”特色“一件事”。


5.png

市民在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杜延卿 摄


精准滴灌 培育发展“新沃土”


“企业之家”,是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为企业精心打造的服务平台。在这里,一场场涉企政策宣讲、技术培训会、座谈会等活动的开展,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作为研发创新前沿阵地的优质药企之一,贵州亚东药业有限公司在安顺经开区的落地过程,是“企业之家”精准服务的生动写照。项目落户初期,行政审批流程复杂、用地协调难度大、设备采购周期长等问题,横亘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


关键时刻,安顺经开区部门涉企服务人员(助企纾困员)迅速组建专班,开启“保姆式”服务。在行政审批环节,服务人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优化办事流程,将原本漫长的审批周期大幅缩短,高效完成项目备案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等多项手续办理。


“当时真的很着急,多亏了服务人员,他们跑前跑后,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贵州亚东药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沈伟回忆,在设备采购的关键阶段,服务人员更是“驻厂督产”,远赴吉林省长春市驻守设备生产一线,跟进设备制造进度,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设备按时交付,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亚东药业建设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期,服务人员正围绕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岗前培训、投产手续办理等环节持续发力,力争今年下半年实现全面投产。


截至2025年5月中旬,“企业之家”已开展“代帮、代办”服务45人次,办结率100%,干部深入企业走访52次,带着政策、措施上门服务,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此外,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指导区内各部门梳理惠企政策,将能兑现的惠企政策编制办事指南对外展示。目前,已上架惠企政策事项489项,其中在线申报类20项,免申即享类451项,普惠公开类18项。同时,指导相关部门进驻企业之家“惠企政策专窗”进行兑现办理,让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内外兼修 筑牢服务“压舱石”


强化监督管理,是保障政务服务规范有序运行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结合大厅窗口实际,通过按月开展窗口“服务之星”评选出“服务之星”。这些“服务之星”,成为了大厅里的一面面旗帜,激励着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分管负责人陈晓婵表示,除了评选活动,中心还不定期组织大厅窗口首席、窗口人员召开培训会,提升窗口服务能力水平。同时,按月采用电话抽查、实地抽查等方式对“大一窗”综合受理窗口开展抽查,对窗口业务办理档案随机进行抽查,对部门公开办事指南内容进行抽查,确保政务服务事项依法依规审批,推进部门事项办理标准化。


在外部监督方面,安顺经开区分别聘请19名企业高管和商会人员担任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7名企业高管和商会人员担任政务服务特约监督员,广泛收集政务服务效率、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这些监督员深入企业和群众,倾听办事人员的心声,将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投促(商务)局、政务服务中心。投促(商务)局、政务服务中心则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整改,推动服务流程持续优化。


“作为监督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通过我们的监督,看到政务服务不断改进,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我们也很有成就感。”监督员陈荣庆说,正是通过内外兼修的监督机制,安顺经开区将监督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便利,为政务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完成了从“营商环境”到“赢商环境”的价值跃迁。站在新的起点,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正以“五个通办”改革为抓手,谋划更深层次创新,推动“企业之家”服务向产业园区延伸。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安顺经开区打造“审批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我们始终牢记,政务服务的‘温度’,就是企业发展的‘热度’。”陈晓婵表示,安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让该区成为群众安居的“乐土”、企业成长的“沃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生日快乐!

下一篇:新华社快讯:泰国宪法法院决定暂停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