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滴水如何迸发强劲动力|贵州省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城乡实践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8日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喀斯特岩溶山区高大纵横的山脉,让丰水贵州一度“喊渴”。通过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管理,贵州正全力用好每一滴水,为激活城乡发展命脉注入强劲“水动力”。


管网探漏、水表检修、冲洗调节池……近段时间,遵义市桐梓县槐子水厂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各村寨忙碌,为接下来的九坝镇夏季避暑高峰的供水保障作准备。


微信图片_20250430203526.jpg

水厂制水


“现在每天的供水量在三四千吨,7到9月将接近两万吨。”桐梓县供排水有限公司机电主管梁永茂介绍,虽还未进入夏季,但随着近期游客陆续到来,水厂的供水量已开始增加。


有着“天然氧吧”“绿色空调”美称的九坝镇,每年吸引大批重庆及周边游客前来避暑。数据显示,2024年在九坝镇常住避暑的游客有10.8万人。


为助力九坝镇打好避暑游这个金字招牌。2022年桐梓县对槐子水厂进行升级扩改,日供水量从5000立方米提升至1.5万立方米。加上原有的顺山水厂和以猫孔水厂,有效保障九坝镇高峰时段供水。


“供水很稳定,入住游客再多,我们都不担心。”九坝镇山堡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王刚直言稳定的供水给了他们发展底气,社区520多家乡村民宿,在避暑旺季,入住率达100%。


水利工程设施不断完善,制约发展的缺水问题逐步解决。我省还从节水上发力,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在黔南州龙里县湾滩河灌区,2万多亩田地间铺陈着38.54公里主干管和113.3公里田间管网,一个个大棚蔬菜和成熟的油菜田交织排布。这里,用水户只需一张IC卡即可精准控制灌溉水量,每亩蔬菜年用水成本从50多元降至20多元,用水效率提升60%以上。


微信图片_20250421154549.jpg

用水户刷卡取水


“用多少水刷多少,我们浇地可方便了。”龙里县湾滩河灌区种植大户罗英,刚收完豌豆尖,玉米、黄豆就种上了。靠着好品质,湾滩河的豌豆尖走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去年产值达6000万元。


好收益全靠好水的浇灌。“以前浇地是大水漫灌,一小时收费15元,1亩地一年得花50多元。刷卡浇灌后,用上滴灌等节水灌溉,一吨水0.4元,一亩地只要20多元。”罗英介绍,之前浇菜是大水漫灌,经常把菜淹了,雇人浇,成本又高了。于是,罗英将滴灌带牵进地里,用上节水灌溉,不仅用水量少了,蔬菜长势更好。


高效节水灌溉不仅降低成本,更推动高附加值作物种植。灌区内5万亩供粤港澳蔬菜基地中,豌豆尖售价高达200元一斤,水稻、辣椒等作物年产值超亿元。


作为贵州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2015年,龙里县以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和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点,在各灌区成立管水组织,按农田灌区水价和蔬菜经济作物灌区水价,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生产用水有了“额度”依据,倒逼用水户主动节水。2022年12月,龙里县湾滩河灌区成为水利部认证的节水型灌区。


节约下来的水如何“生金”,2021年4月,在查清我省水资源“家底”后,通过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首单水权交易,开启我省“水资源”变“水资产”的转变。


“多亏了用水权交易,有富余水量的企业把水交易给我们,我们新建好的年产170吨的白酒生产线才能正常运转。”谈起之前的用水权交易,仁怀市华湖酿酒作坊负责人竖起大拇指。


仁怀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水是生产必需品。该地不少酒企因新投产或扩产需增加用水量,但相关要求明确赤水河干流不允许新增生产经营性项目取水,用水权交易成为破题之钥,不仅帮助缺水企业正常生产,还扩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数据显示,自2022年该市开展水权交易改革以来,目前已有51家酒企共计交易水量53.4万立方米,解决了1万多吨酱香型白酒生产用水,转换和创造产值超10亿元。


从桐梓县的避暑经济到龙里县的节水灌溉,再到赤水河畔的酱酒产业,贵州以水为媒,将“水困”转化为“水兴”,探索出一条水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未来,随着观音水库、花滩子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成,贵州水网体系将进一步贯通,为城乡发展注入更澎湃的“水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篇:四代演员首次同台亮相,贵州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将进京演出

下一篇:普京:“胜利日停火”已开始生效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