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共生” !贵州订单农业解锁农民“增收密码”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4日

在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滑石村折耳根基地,村民沈启江正在管护作业。“48亩折耳根,与公司签订了订单,增收有保障。”他满脸笑容。


挂口村省级示范点500亩蔬菜大坝产业路建设项目,2022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建设蔬菜大坝产业路,引进广东顶鑫农业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建成532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采取“项目—基地—订单—农户”模式解决150余户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2).jpg

近年来,我省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为纽带,发展订单农业,单家独户小农生产融入产业链,重构农业生产体系,质优物美的山珍跨越重峦,走向广阔的大市场,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谱写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交响乐。


订单“飞”入农户家


仲春耕种忙,在安顺市西秀区,安顺秀丽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订单准时下达。从年初开始,该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技术人员免费上门服务,鲜椒采摘后直送公司烘干线。


一袋袋甘蓝装好,等待装车   摄影  杨小友.JPG

“以前种地像押宝,现在订单就是‘定心丸’。”鸡场乡鑫堡村村民陈秀妹与公司签订了订单,今年辣椒种植面积20亩。


“订单种植,技术有保障,采收后运到公司工厂,下午就能拿到钱。”陈秀妹说。


订单农业的春风,吹散了农户的忐忑。从黔东门户德江县2万亩鲜食玉米订单下地栽种,到赤水河畔仁怀市26万亩酒用高粱订单进入管护,再到安顺市平坝区蔬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订单农业串联起千家万户,以政府搭台、企业下单、农户执笔绘就“种有定向,销有方向”的锦绣图。


散户融入产业链


订单农业正在改写山乡的叙事:通过组织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对接,实现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


黔西南州引进广东粤旺、贵州蔬菜集团等10余家优强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方式,引领2.3万户农户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蔬菜的新路。


安龙、仲恺共建食用菌产业园基地1.jpg

两山天麻产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在毕节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今年计划带动1万户农户种植天麻10万亩。


订单农业穿针引线,使分散的农户参与到现代生产和市场中,我省广大农户按标准、科学种植,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农民增收致富。


奔向增收新天地


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扁担村村民姜农伍说:“订单种植的小黄姜,年年收入稳定。”


几年前,他还为种植小黄姜市场不稳定焦虑,姜价时高时低,收入波动大。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后,生产姜系列深加工产品,与农户签订订单,按2元每斤保底价收购。


姜农伍成为订单种植户。“我家5亩地,按公司的要求种植,去年收入10万元左右,今年也不低于这个数。”姜农伍说。


(印江县)2022年,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400万元建设印江县新寨镇团山村现代农业产业园。.jpg

在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下,镇宁小黄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


“一年可出栏两批,这批1500头猪,6月底就可出栏。”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村民肖孝从2016年开始与安顺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签订养殖协议,公司提供猪崽、技术等,回购养殖的生猪。9年来,肖孝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600头扩大到1500头,收入年年增加,去年纯收入70多万元。


订单农业精准搭建起城市消费需求与乡村产业供给之间的桥梁,推动了城市消费品质的升级,同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广大群众拓宽增收渠道、筑牢增收根基。



上一篇: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客商来黔采购“贵州制造”

下一篇:重要提醒!5月这些考试,别错过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