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菌菇产业: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伞”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9日

  近年来,我市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强技术支撑力量;完善扶持政策,提高产业推动能力;进一步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走出一条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

  在镇宁自治县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扁担山镇的基地大棚中,公司的技术员正向在此务工的村民教授香菇采摘知识。该公司以本土风头最劲的香菇为主,由于香菇的种植不适合机械化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有效的带动了群众增收。

镇宁扁担山镇裸嘎村村民 伍美吃了早餐就过来,采了七八筐,有八十多块钱,我出去几十年了,来这个香菇园收入好好多。

  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2017年落户镇宁,由于此前在黔西南州、黔南州及湖北省都有分公司,种植销售菌菇经验丰富市场稳固。目前该公司种植项目处于试营运区,入棚三十二万棒,香菇正在产出,预计年底产出香菇五十万斤,产值一百八十万元,每天大约有五十人在园区务工,每人每天平均可以拿到一百元的劳务收入。

镇宁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小龙下一步公司的打算把一百四十座大棚全部用于安置我们的贫困户,贫困户统一生产管理,公司提供菌棒,提供技术和技术指导,并且进行产品回收。

  镇宁,以“公司+农户”模式正带动百姓种植香菇逐渐走上致富路的时候,在经开区同样以香菇种植为主的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车间内,香菇干、香菇面条、香菇酱油、香菇酱等广受好评的香菇系列产品持续升级出产。

聚福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仕荣去年把深加工设备建好以后,目前生产有香菇面条香菇酱油香菇酱,就是发往安顺和青岛这两个地方,准备下一步再生产其他的品种,我们还在研发当中。

  聚福菌公司,初时由村民自发组织起“宋旗镇食用菌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2016年11月,引进坤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整合壮大发展成为今天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的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提振了农户的种植信心。

聚福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仕荣2016年成立聚福箘公司,目前为止已流转600余亩土地,建成的单体大棚是一千个,恒温产房恒温棚是一万六千平方米,生产制棒车间是九千平方米,冷链室是一千二百平方米

  多年来全力支持科技研发、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物流、品牌打造等产业链节点发展。聚福菌公司正是我市食用菌产业向设施化、工厂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同样科技化也是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可喜趋势。以香菇栽培技术为例,目前我市香菇栽培通常采用架层式立体栽培模式,普定县开始推广采用更为先进的地栽模式。贵州昌辉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的香菇地栽技术是利用已经发菌好的菌棒,放入半湿的土地里,菌棒通过均匀吸收土地的养分和水分后,类似自然条件下生长出来香菇,人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较好,是香菇产业涌现的新技术,突出了地栽香菇夏季盛产的优势。

贵州昌辉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 喻红春第一个它的投入成本低,减少了菌架投入的成本;第二便于管理,不用再去注水、通风;第三个采摘的这个菇,菇质好,一级品率高,还有菇的腿短肉厚,它采摘的周期会比架载和立棒栽培的要长,产量也会高于架载和立棒。

  不仅探索新的栽种技术,贵州昌辉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还从“龙头企业+村级公司+农户”的模式,逐步探索出了“公司+农户”这种与农户利益联结更为直接的模式。今年3月开始,让已经掌握技术的务工农户承包大棚成为老板,周期四个月,一年两季,每个菌棒净利润1.5元,收入比务工翻两番。60岁的普定县马官镇农户孙明珍曾在外打工多年,如今回到家乡,通过昌辉公司免费承包大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托底的“分户承包”模式,让孙明珍从务工农户转型为“小老板”。

普定县马官镇农户  孙明珍我自己做自己的大棚以后,这里有活我就来公司这里做,这里没活的时候我可以到家里面做,今年我做两个棚,明年计划发展四个棚。

  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承包大棚自营收入,让更多的“孙明珍”腰包鼓鼓、干劲十足。不仅是普定县,在安顺各地,菌菇产业凭借让农户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三零”产业扶贫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顶梁柱”。今年截止至7月底,我市食用菌种植规模1.61万亩(亿棒)、同比增加2.55%,产量3.92万吨、同比增长15.63%,实现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30.56%。

  据介绍,为让食用菌产业发展更好更快,我市将不断做好政府引导、强化技术培训、落实购买保险、抓好资金筹措、优化利益联结、着重品牌打造、注重持续发展,为农业产业的深化调整提供有效保障。

新闻联播记者:张清馨 报道


上一篇:人大代表基层联络站全覆盖 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 打造便捷社区 创新社区服务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