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处暑|风送秋凉至 黔地丰收始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图片1.png

处暑临,暑气消

木叶渐黄,雁阵南飞携清露

稻穗低垂,金风暗送丰收信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番节律,是炎夏谢幕、金秋登场的序曲。此时太阳行至黄经150度,黔地褪去盛夏的黏腻湿热,喀斯特峰丛间拂过的风带着草木清香,“地无三里平”的地貌让凉意沿河谷渐次铺展,早晚温差悄然拉大,形成“昼热夜凉”的独特气候。农谚有云:“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但贵州的“秋老虎”总带着几分含蓄,偶有午后热浪,却难掩山间渗透的秋意。


古人观象授时,定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云贵高原的苍鹰开始大量捕猎,将猎物陈列如祭,仿佛在为越冬储备能量,盘旋的身影划破澄澈秋空,与梯田的金黄交相辉映;


二候天地始肃:喀斯特山地的植被渐染秋色,枫叶初红,银杏微黄,山间云雾散去时,可见岩壁裸露处透着几分清寂,天地间渐生肃穆之气;


三候禾乃登:“登”为成熟之意,贵州各地的水稻、玉米进入成熟期,高原梯田如铺金毯,河谷坝子里沉甸甸的穗粒压弯了秸秆,宣告丰收季的到来。


处暑时节,贵州农事进入秋收前奏。黔东南糯稻灌浆尾声,农人查看稻穗饱满度,准备收割工具;黔北高粱染红山坡,赤水河畔酿酒户筹备采收;黔南茶园秋茶正采,茶农指尖翻飞收嫩芽。田间新栽的白菜、萝卜幼苗在秋风中舒展,应验着"处暑栽白菜,有利没灾害"的农谚。


此时也是贵州各族展现生活智慧的时节:苗族"尝新节"用早熟新米、玉米舂粑粑,配南瓜、豆角宴请邻里;布依族在木楼前晾晒金黄稻穗,妇女边翻晒边唱丰收歌谣;侗族"斗牛节"选在此时,以祈求风调雨顺。游客来此,既可在梯田体验割稻之乐,也能在农家乐尝到处暑食俗"酸汤鸭",于袅袅炊烟中感受贵州人"顺时而作,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学。


在非遗农民画里感受贵州的民俗与人文内涵,从传统到当下,从当下延续至未来。

秋收   全国一等奖  徐承贵.JPG

水城农民画《秋收》作者:徐承贵


「玉米满仓」的喜悦


处暑时节,阳光依旧热烈,却多了几分秋的醇厚。玉米棒子饱满紧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农民们穿梭其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们的双手熟练地掰下玉米,放进身旁的箩筐,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但她们却毫不在意,心中只想着这满满的收获,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最好回报。

山果果.jpg

水城农民画《山果果》作者:熊兴兰


「野趣秋实」的欢畅


处暑的山林,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几个妇女行走在歪歪斜斜的树苗间,采摘着漫山遍野的野果。野果的颜色五彩斑斓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妇女们的笑声在山林间回荡,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品尝,那酸甜的味道,是秋天独有的滋味。她们的竹篮里装满了野果,也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恩。

DSC01421.JPG

水城农民画《刺梨丰收》作者:徐承贵


「刺梨满筐」的香甜


处暑时分,刺梨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两个苗族姑娘正在精心地采摘着刺梨,一颗颗刺梨金黄饱满,浑身长满了尖刺,却挡不住人们收获的热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刺梨放进箩筐,仿佛在收藏一个个珍贵的宝物。刺梨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让人闻之陶醉。这丰收的刺梨,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结晶,预示着秋日的甜蜜与富足。

彝家火塘边  作者徐源.JPG

水城农民画《彝家火塘边》作者:徐源


「火塘欢歌」的温馨


处暑的夜晚,凉意渐浓,彝家的火塘边却温暖如春。彝家汉子围坐在火塘旁,熊熊的火焰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吹奏着乐器,歌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在这里,人们忘却了白天的劳累,尽情享受着这温馨的时刻,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jpg

水城农民画《夜郎米粮川》作者:徐承波


「稻浪夕照」的美好


处暑时节,夜郎的米粮川一片金黄。两夫妻带着一条黑狗,站在稻田边,望着那滚滚的金色麦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稻田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布谷鸟从天空中飞过,仿佛在为这丰收的景象欢呼喝彩。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那美丽的稻田和幸福的一家人,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田园画卷,展现出贵州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迎处暑,清风送凉,稻穗沉垂伴雁鸣,黔地秋浓,农人收仓,高粱燃霞映日明,共庆丰年满囤盈。



上一篇:现场签约近3亿元,贵州刺梨借势广州博览会挺进大湾区

下一篇:贵州老兵的抗战记忆丨战场上硝烟弥漫“我和战友们一个晚上冲锋了三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