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紫云自治县松山供电所的韦成刚,很多人并不陌生,多年来一直在村里乡间默默奉献,成为了当地修桥筑路的“圆梦人”,点亮麻山的“掌灯人”,他的事迹为当地村民所传唱,获得了多项殊荣。最近,他又荣获了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直以来,韦成刚都走在感恩、报恩的路上,从未停下为父老乡亲做事的步伐。专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今天播出《“南网楷模”韦成刚:默默奉献 情系乡民》。
在一条不足五米宽的乡间小路上,韦成刚正在和村民们对路面进行修整、填补,对于眼前这条小毛路,韦成刚把它捧在手心上,爱惜不已。
同期声: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紫云供电局松山供电所副所长 韦成刚
这个路是2016年就修的,但是路面很窄,没有硬化,要是能够硬化,路再修宽点,我相信我们这个村发展得更好。
眼前这条“连心路”,总长4.8千米,是由韦成刚自己花钱和多方聚资修建而成的。路修建好后,麻山腹地同心村、摆纳村、摆羊村三个行政村的8000余村民出行都方便了,对村民们来说,靠人挑马驮、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艰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
同期声:紫云县松山镇摆羊村村民 韦友刚
(以前)买东西全部是用背,用抬,用挑这些,现在供电所韦成钢来组织我们修这条路,我们现在进进出出很方便。
多年以来,同心村都被蜿蜒流淌的打边河一分为二,两岸的村民只能隔河相望,为了让两岸的老百姓不再遥岸对话,韦成刚在打边河上架起了“同
心桥”,从根本上解除了村民出行、耕种劳作、孩子上学必须涉水过河的艰难与危险。
同期声: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办同心村党支部书记 韦兵
韦成刚在村里面是贫困家庭出生,每个人都是晓得的,非常勤快,学得很多技术,的的确确,在种养殖这一块都帮了很大的忙。百姓不懂,都给百姓(指点),每个人有什么困难都在帮忙,特别最清楚的是修桥和铺路,他都是一一带动,他真的是功不可没的。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韦成刚也成为了一名基层宣讲员,工作闲暇之余,他便和村民们围坐一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现场音: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紫云供电局松山供电所副所长 韦成刚
党的政策方针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要让你们知道党中央下发的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农民的一些事,比如我们的土地,像你就可以再多承包一点,因为土地再延长30年,所以我们还要更加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也是一份子,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把我们的家庭发展好,我们村级发展好。我们村级发展好了,国家就好了,强大富强。
在交流中,韦成刚结合自身经历和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谈体会、话发展,帮助该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好、对贵州人民的恩情传到山区,教育引导该村的干部群众感恩党中央、感恩总书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韦成刚的穿着打扮总是与村民有些不同,因为这样,他就可以随时随地为老百姓解决电力问题。在村里,一户人家的线路出了问题,他二话没说,拿起工具就往农户家赶,几分钟就把线路接通了。回到县城,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但他的工作任然还没有结束,几处电路还需要进行一次检查,拿着大大小小的工具,他的身影消失在黑夜中。
同期声 :紫云供电局党支部书记 李春
韦成刚同志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带领团队,做好供电服务,搞好技术创新,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紫云供电局全体人员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
对韦成刚来说,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修桥修路虽解决了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但要使麻山腹地有更好的发展,仍然有更多的工作需要不断努力。
同期声:紫云供电局松山供电所副所长 韦成刚
作为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对家乡修桥修路,是我回报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现在我作为一名供电局的供电人,我更应该对家乡老百姓和我的乡亲们用电的需求做好供电服务。我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今后指引我工作的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让家乡父老用上小康电,放心电。
安顺台记者杨代香 王继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