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医生”到“家庭医生”的医疗巨变
来源:安顺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12日

  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巨变,这种变化,在偏远农村村民看病情况显现的尤为明显,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心电图 吸痰器”;从“村民看病半夜就要起床准备,到如今每户签约家庭医生,农村医疗卫生的变化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40年。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赤脚医生制度,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家庭成为农村的基本生产单位,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依托,并逐渐解体。以“赤脚医生”闻名的中国模式,逐步淡出舞台,农村开始了漫长的看病自理时期。此时,一些有着医疗技术,进行过一定专业学习的人在村里开起诊所,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乡村医生。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网底”,在多年的基层卫生建设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的村医唐金红就是这样一名乡村医生,她说当时条件非常简陋 ,医生看病能使用到的器械常年都是老三样。

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村医 唐金红

同期声:以前我们手上就只有血压计 听诊器 体温表)

  据唐金红说当时村医开设的村诊所,都带有一个时代特点条件简陋:这些村诊所多以家庭为单位,乡村医生”是主治医生,家里的兄弟、亲戚在简单培训后,留在诊所负责包药、打针等。甚至开诊所的场所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村医 唐金红

同期声:刚开始我们来的时候还没有启动一体卫生室 当时还要自己找房子 在村里面想要找个地方来开个卫生室 很多村民还有顾虑(不租给你)说是看病的不愿意)

  并且,由于条件简陋,虽然是诊所,但实际上在这里能够治疗的疾病却是十分有限的。

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 村医 唐金红

同期声:就是一般的胃肠炎 小感冒

  若是谁得了一点稍微严重的病,那就只得到镇上,市区的医院去,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塘村来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村民 陈洪琴

同期声:以前出去一趟要花四五个小时 去转车转去转来耽搁时间 从这里转到武当山 武当山转车 要不么就转到跳蹬场

  对于年轻一点的村民来说,这样的路途尚能忍受,但对于年纪大的老年人来说,则是难上加难,除非病得严重,否则都是选择在家硬撑 。

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村民 程友芬

同期声:有些老年人 像我们 想办法要去看 有些硬撑 撑就撑严重了)

  在那个时候,看病,成了村民们遇到的难题,这样的情况,随着改革开放,逐渐的得到了解决,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 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起,从此以后,我国医疗改革拉开的大幕,到2015年分级诊疗建立,经过多伦的改革,目前在农村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医疗制度,如今的水塘村民,看病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在村里 镇里 县上每一级都有医疗资源,即使是村级医院,也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基本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

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村医 唐金红

同期声:现在卫生局配下来有吸痰仪 急救的担架 氧气袋 应急灯 很多设备都给我配得有

西秀区轿子山镇卫生院妇儿保组长 吴兆芹

同期声:我们村医作为他的责任医生 在村里进行第一次服务 他们的服务对象如果需要转诊到卫生院的情况 病人到医院以后 医生就及时的进行检查 制定治疗方案 在卫生院没有救治能力的情况下我们就和定点医院联系 第一时间把病人转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这样就减少了病人在转诊过程当中 挂号 等待检查的候诊的时间)

    然而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医疗改革并没有停下脚步,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新政策,如今唐金红也从一名村医,变成了一名家庭医生,在她背后还有专业的团队支持,签约了家庭医生村民,身体不舒服只需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来到家中。

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村民 程友芬

同期声: 打电话去她就来了 每次都照顾到的 有时候 她打电话来关心 

  并且她的工作职责也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为村民看病,更多的变成向村民普及健康常识以及帮助村民预防疾病。

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水塘村 村医 唐金红

同期声:现在我们主要转型了 还不是看病为主 是以搞公卫为主 服务这些慢病人群 所以我们除了接到电话来看的时候 有需要上门服务 我们上门服务 还会定期走访 走访的目的就是督促他们饮食上的调整,还有规律的服药 )

    改革开放四十年,唐金红从村医变成家庭医生,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巨大改变,从中我们感受到国家为解决群众看病难付出的努力,相信改革的继续深入,看病难这一难题也终将得到解决。

安顺台记者:王佳 陈韵 报道

  


上一篇:全市第二轮重大项目督导督查情况反馈会召开

下一篇:关花大道建设有序推进

视频点播更多>